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影响

作者

朱亮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1

引言

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现代建筑结构趋于复杂、大型和多功能,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更严苛。传统混凝土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 在此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融合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新型建筑材料 简单改良传统混凝土,而是在材料组成、制备工艺和性能上有质的飞跃 计理念和方法,为现代建筑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和空间。深入研究其在现代建筑结构 ,对明确其地位、推动合理高效应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全面深入分析探讨高性能混凝 在 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影响。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概述

高性能混凝土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其独特的性能密不可分。这些性能使其区别于传统混凝土,成为满足现代建筑复杂需求的关键材料。

高强度是高性能混凝土显著特性之一。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其抗压、抗拉等核心强度指标显著提升,能承受更大荷载,为建筑结构提供坚实支撑。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对承载能力要求高的项目中,该特性充分体现,可抵抗自身重量及外部荷载,确保结构在复杂受力下的稳定与安全。

(二)高耐久性

耐久性是衡量建筑材料寿命和可靠性的关键,高性能混凝土表现卓越。它抗渗性好,可阻止水分、气体和有害物质渗入,避免钢筋锈蚀和结构破坏;抗冻性优异,能在寒冷或有冻融循环环境中保持结构完整;抗化学腐蚀性突出,可在有化学侵蚀环境中抵御侵蚀,延长建筑寿命。这些特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中保持长期稳定,提升建筑耐用性。

(三)良好的工作性

工作性指混凝土施工操作难易和成型质量,高性能混凝土表现良好。它流动性好,能在自重或小外力下填充模板角落,确保复杂结构和钢筋密集部位充分填充,避免施工缺陷;可塑性佳,可按设计塑造各种形状,满足造型需求;易操作,能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消耗。良好工作性使其适应复杂结构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四)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硬化常出现体积变化,过大易致结构裂缝,影响整体性和安全性。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好,硬化中收缩、膨胀等变化小,这得益于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优化,减少了因水泥水化、温度变化等导致的变形。较小体积变化可减少裂缝,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密封性,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

高性能混凝土的诸多优良特性,为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多个维度重塑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对结构功能设计的影响

拓展建筑空间设计:传统混凝土强度低,构件截面尺寸大,限制建筑内部空间布局。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能承受更大荷载,可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加建筑内部使用空间,使建筑师布局更自由。如办公楼柱截面减小可灵活划分办公区域,住宅梁高减小可增加净空高度。这种优势让现代建筑更好满足多样化空间功能需求。

实现复杂建筑形态:传统混凝土工作性差,浇筑复杂形状结构困难。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好,流动性和可塑性佳,能浇筑各种复杂形状,满足施工要求,精准呈现建筑形态。如现代艺术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借助其优良工作性实现独特外观设计,推动建筑设计艺术发展。

(二)对结构安全设计的影响

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关乎安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能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面对地震、风力等荷载,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可抵御更大冲击力和破坏力。如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结构能吸收和消耗更多地震能量,大跨度桥梁等建筑可确保长期使用安全。

增强结构耐久性保障:结构耐久性是建筑长期安全稳定的关键,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高,能增强结构耐久性。传统混凝土抗渗、抗冻性差,易受环境侵蚀。高性能混凝土能阻挡有害物质侵入,减缓钢筋锈蚀和混凝土老化。如沿海地区可防海水侵蚀,寒冷地区可避免冻融破坏,降低结构损坏风险。

(三)对结构经济设计的影响

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是建筑经济设计重点 高性能混凝 可降低成本。其工作性好能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例如在某 30 层高层建筑 周期缩短了 12 天,间接减少了设备租赁、人工管理等费用约 和修复费用,据统计,在沿海地区建筑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结 而节省的维修费用比传统混凝土结构高 60% 以上,平均每万平方米 购成本相对高,如每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比传统混凝土价格高出 30 - , 护费用降低,整体可降低施工成本。

优化材料使用:材料合理使用是经济设计重要途径,高性能混凝土可优化材料使用。因其强度高,在相同荷载要求下,构件截面面积可减少 25%-35% ,例如某大跨度桥梁项目中,采用 C80 高性能混凝土后,梁体混凝土用量较传统 C50 混凝土减少了 32%,节省混凝土约 1800 立方米,直接减少材料成本约 14.4 万元;同时,由于结构自重减轻,钢筋配筋量可降低 15%-20% ,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减少运输、储存费用,符合资源节约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四)对结构可持续设计的影响

减少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要求减少资源消耗,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可采用工业废料作原材料,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天然资源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建筑结构可持续设计。

降低环境影响:建筑行业影响环境,高性能混凝土可降低影响。其耐久性高延长建筑寿命,减少拆除重建频率,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采用工业废料作原材料,减少工业废料排放和堆积,改善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建筑结构设计环保可持续发展。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一)材料成本较高

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成本相对较高,这是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原材料,如优质水泥、超细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等。这些特殊原材料的价格往往高于传统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同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材料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温度等参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人工成本。较高的材料成本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一些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建筑项目中,如普通民用住宅、小型工业厂房等,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建设单位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往往会在成本和性能之间进行权衡,当高性能混凝土的成本超出预算范围时,可能会放弃使用,转而选择成本较低的传统混凝土。

(二)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高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与传统混凝 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方面,设计人 合理的结构设计。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的弹 参数进行精确的结构计算,否则可能导致 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在施工方面,高性能 振捣、养护等环节的要求更为严格。 取特殊的运输措施;在养护过程 员没有掌握专门的施工技术,或者在施工过程 导致结构出现质量问题。

(三)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目前,关于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 完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的规范性和可靠性。虽然我 这些标准和规范在内容上还不够全面,对高性能混凝 的规定还不够详细和明确。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地区、 凝土的应用缺乏统一的指导。例如,在设计环节,对于高 计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在施工验收环 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这种标准和规范的不完善, 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也不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和应

四、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材料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性能持续优化

性能持续优化是高性能混凝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建筑结构设计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未来,通过对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制备工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创新,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强度方面,将研发出更高强度的混凝土,以满足超高层建筑、特大跨度桥梁等极端工程的需求;在耐久性方面,将通过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其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腐蚀性等,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韧性方面,将通过添加纤维等增强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变形能力,使其在承受冲击荷载和地震作用时表现出更好的韧性。此外,还将致力于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如防火性、耐磨性等,以适应不同建筑环境和使用条件的要求。​

(二)绿色化发展

绿色化发展是高性能混凝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倡导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未来,高性能混凝土将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作为原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制备高性能混凝土,进一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研发低碳水泥、采用新型搅拌技术等,以减少水泥生产和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还将注重高性能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如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降低对室内环境的污染。通过绿色化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将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高性能混凝 的体现 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 中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将成为可能。在生产环节,将通 监测和控制,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在施工环节, 发展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中混凝土的受力状态、损伤情况等进行长期监测和预警 仅能够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还能够实 结 构的安全运营和高效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智能化应用还能实现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深度融合。通过将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参数、施工信息等融入 BIM 模型,能够在设计阶段进行更精准的模拟分析,优化结构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协同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运维阶段为建筑的检修、改造等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这种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五、结语​

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材料重要成果,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优势,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影响深远。它拓展建筑空间设计可能、塑造复杂形态,提高结构承载与耐久性,为建筑安全奠定基础;在经济设计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在可持续设计中减少消耗、顺应环保理念。

然而,其应用存在材料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标准规范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推广,需行业各方解决。随着多领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将优化,绿色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未来,高性能混凝土将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更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学习掌握其特性规律,合理应用;行业应完善标准规范,加强技术研究培训,推动其健康发展。相信各方努力下,高性能混凝土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推动建筑行业高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志辉 .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J]. 工程与建设 , 2024, 38 (06): 1426-1428.

[2] 乔旭 .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J]. 工程与建设 , 2024, 38 (01): 105-10

[3] 张明均 . 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J]. 建材与装饰 , 2015, (45): 206-207.

[4] 李永康 .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要点分析 [J]. 民营科技 , 2012, (08): 284.

[5] 张敏 , 刘玉玲 .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J]. 公路交通科技 ( 应用技术版 ), 2012, 8 (05): 204-08.

作者简介:朱亮(1976.8)男,汉族,江苏省武进县,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结构设计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