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咨询行业中“政策解读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构建
向泽瑜 蔡依廷
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一、引言
中国目前正处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重要阶段,在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这类政策体系复杂,专业性强,更新迅速,并且常常需要多个部委的协调和多层次的支持。准确、及时、深刻地把握政策意图,把握合规边界,识别风险机会,获取实操指导,是项目策划、融资、建设、运营乃至实现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与核心保证。
因为政策数据快速增长的缘故,还有这一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依然选择传统的解读服务,便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深度理解还有碎片的信息这几方面之中,还有缺乏互动以及难以预测后果,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它们的价值。所以说,这个研究项目对提升我国工程监理企业有积极作用,可以提升其核心服务能力、尽可能地保持工程监理项目的规范和高效率推进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二、工程咨询行业中“政策解读服务”的行业需求
( 一) 政策解读服务的定义与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咨询过程中,政策解释服务是一个高增值、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由具有较强政策研究功底、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产业眼光的专业咨询组织或者专家队伍,系统解读、深入分析和准确转换政府发布的与工程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紧密关联的政策、法规文件,为委托人提供明确的政策认识框架、合规性判断依据、风险辨识清单和可落地实施方案等方面的专业智慧服务[1]。
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三个核心层面,一是风险规避和合规保护,专业政策解释是规避政策风险,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生命线;二是抓住机会和创造价值,在政策中常常包含着重要的机会,如产业支持,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绿色通道,试点资格等。通过对项目的准确解读,可以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到政策的红利,从而达到最优的规划,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提供决策支撑和效能提高,通过深入的政策解读,在项目立项、融资、选址、技术选型、报批等重要环节进行咨询,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因素,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加快审批过程,减少走弯路,明显提高了项目的进度。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取向的不断深入,以及宏观政策的精细化的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的发布频率越来越高,专业深度越来越高,跨领域的协同需求也越来越大。企业对高品质、高时效性的政策解读服务,特别是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中,依靠的是高品质、高时效性的政策解读服务。
( 二) 政策解读服务的核心需求标准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政策解释服务方面有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更高和更细的专业要求[2]。通过多年的行业实践发现,政策解释服务需要具备如下五个核心条件:
准确性是根本,需严格遵循政策原文、引用权威文件并专业验证;时效性要求快速响应新政并动态跟踪细则;针对性需结合行业差异与客户需求定制方案;可操作性须超越文本解析,提供清晰实施路径及风险预警;综合性则需构建覆盖经济效益、技术导向、合规风险及政策关联的多维分析框架。以此为准绳持续提升,方能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
三、当前咨询机构解读服务的痛点剖析
然而,目前我国工程咨询行业在政策解读服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服务效果与价值实现。
(一)解读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的政策解释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过于孤立,仅局限于某一项政策文件,没有考虑到相应的配套法规、地方规则、技术标准和政策的前后变动,造成了信息的不完备,容易造成“信息孤岛”,使得顾客看不清政策间的关联,而且很难理解,也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二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法规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分歧没有说得很明白,这就造成了当事人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对于后续的修订、口径的调整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的跟进不够及时,造成解释的内容过于陈旧。因此,通过“政策网络”“连接表格”等工具,将关联程度较高的政策、法规与案例进行系统化的关联,将其逻辑关系、效力高低、影响范围等可视化呈现,从而实现对政策整体的全面、动态把握。
( 二) 解读方式单一,互动性不足
传统阐释模式存在单向沟通效率低及经验方面欠缺等不足,一是形式较为僵硬,依赖静态报告或单向讲解,难以契合政府、企业决策层、项目执行层、金融机构等不同观众群体对于不同深度的要求,包括实施要点、战略导向、操作步骤、融资效果等,造成信息过载以及决策扰动。二是缺乏实时交互通道,无法及时回应实践中用户提出的个人问题,致使问题积压且产生信任损失。三是静态形式枯燥乏味,使用者参与度不高,极大影响了信息的接受,解决途径是推动阅读方式朝着多样化、交互性以及定制化转变。一方面,借助数字手段,比如政策智能问答机器人、个性化推送平台、情景模拟沙盘,提升可接近性与互动性。另一方面,凭借“政策研讨会”形式,使专家和顾客在项目情境里展开深度讨论、模拟演练,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较大提高了实践的引导价值以及顾客的粘性。
( 三) 解读效果评估机制缺失
目前,我国政策解读服务“注重提供而不注重效果”,主要表现为:评价维度过于单一,过分依靠客户满意度调查,不能真正实现对客户决策效率、合规性改善、成本节约和利润增长等方面的现实影响,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提出了一种科学、多维度的定量评估体系,即:设置用户和咨询者的核心定量指标,并通过定期回访、系统对接等方式,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数据融入 PDCA 循环,实现服务由“形式交付”到“实效验证”的不断优化。
四、 政策解读服务标准化模式构建
为了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策解释服务的专业性、实用性、高效性和用户体验,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标准化服务模型。这一模型应该从内容体系、互动多元化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统筹设计和协调推进。
( 一) 内容系统化:构建结构化知识引擎
以“项目类型—阶段—专业领域”为研究对象,系统集成工程政策,借助知识管理平台来开展精确标引与关联工作,运用知识地图技术,构建政策主体及其关联的可视化语义网络,以此支持智能语义检索与推荐,同时融合空间维技术,把政策需求同地理信息、建筑模型相融合,提升对空间决策的支撑水平。同时强制执行标准化输出模板,核心结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呈现,技术参数采用图形化方式,风险等级矩阵以高 / 中 / 低加上红色 / 黄色 / 绿色来表示,保证关键信息清晰直观。
( 二) 交互多元化:打造4C 客户互动体系
为了建立一个能够让用户深度参与、按需定制和不断连通的服务体验,需要建立 4C 互动系统,通过链接建立一个统一的多终端用户入口,并在虚拟现实中引入 VR 技术,使用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特殊施工风险、设备安装冲突等,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定制化的方法,通过动态问卷调查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来分析用户的智能需求。[3] 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研讨”“专家在线答疑”“案例共享”等技术手段,对策略进行深度挖掘和转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社区运营,定制政策公告,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对项目进行深度分析和风险预警,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提高公司的活跃程度和价值意识[4]。
( 三) 效果评估:量化驱动的持续优化闭环
一是针对顾客的认知效果、决策行为的有效性和效果(包括奖金的获取率、问题的发生率和效率的提升),顾问的重点是公司的知识资产价值、顾客价值深度、影响力和效率;二是进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网页的嵌入点来追踪用户的行为,并与结构化的多维满意度调查和公开反馈相结合,在授权后进行回访,从而得到真实的商务指数变化。三是将PDCA 循环引入并不断地进行优化,根据评估数据、反馈和趋势,来确定改进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运用评价体系对量化的结果进行监测,对成功的措施进行分析,对失败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对未能达到的目标进行修正,最终形成一整套能够引导团队进行评估、知识更新、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调整的定期评估报告,促进服务由“形式交付”到“实效验证”的转化。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在我国“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 ESG 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政策信息的要求已由单纯的政策传导向更高层面的精准解读、快速响应、针对性定制、实操性引导和全方位的分析和规划转变。
在这样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下,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精准”。这就需要他们准确地分析出政策最初的目的与实质,并尽量避免错误理解或错误理解,以保证顾客得到有价值的政策资讯。二是时效性。企业需要在 48 小时之内,对重要的政策变化作出回应,并对政策制定者的紧急要求作出及时、正确的解释。三是目标明确。这就要求企业针对当地政府的特殊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解释与服务计划,以帮助当地政府准确把握和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四是实用性。在对其进行理论解释的同时,还需要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也就是要把政策的目标变成具体的行动,并加以落实。五是综合性。这并不只是单纯的统计数字,而是要从技术、社会和风险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立体的政策解决方案。
如今,这些能力已成为衡量工程咨询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它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只有那些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到精益求精的企业,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因此,工程咨询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国家战略的步伐,以适应和引领市场的变化,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参考文献:
[1]高 文 兴 . 全 过 程 工 程 咨 询 模 式 探 讨 [J]. 建 设 监 理 ,2024(8):17-21. DOI:10.3969/j.issn.1007-4104.2024.08.005.
[2]李峰. 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分析与建议[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3314.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0.11.3183.
[3]叶琼 . 政策解读咨询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与研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7(23):174-175,180.
[4]董源 . 水利勘察设计院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策略研究 [J]. 四川水利 ,2024,45(6):95-99.
[5]刘艺潇 . 建筑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优化研究 [J]. 数码精品世界 ,2021(11):171-172.DOI:10.12277/j.issn.1009-0428.2021.11.086.
作者简介:向泽瑜(1993.08)女,湖南保靖,本科,助理经济师,从事行政方向工作作者简介:蔡依廷(1999.11)女,湖南娄底,研究生,经济师,从事工程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