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应用推广
周智喜
普宁市占陇镇中心卫生院
脑梗死作为临床高发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类疾病的一种,在血氧供应不足情况下,易造成脑组织出现坏死。此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残疾与死亡风险均较高,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严重。为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其机体血液循环,还应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1]。其中丁苯酞注射液作为新型抗脑缺血制剂之一,能够有效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并且在增加脑组织内血流量方面优势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需要采取联合给药方案。丹参酮注射液作为中药制剂的一种,提取自丹参中,能够对血小板凝集产生抑制,而且还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多项研究证明,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2-3]。本研究对丹参酮+ 丁苯酞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进行评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以2024 年1 月—2025 年1 月为研究日期,选入40 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经由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处理,各组20 例。试验组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区 ~75‰ (60. 32±5 .63) Y ;发病时间 5~48d ,平均(24.62±3.06)年。参照组中, 46~76; 平均(60.29±5.55)岁;发病时间 7 ~ 47d,平均(24.58±3. 意义 (P>0.05) ),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与脑梗死诊断标准相同者; ③ 血液系统病变;④本人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近期存在头颅外伤者;②颅内出血者;③肾、肝功能严重障碍者;④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常规治疗。予以其氧疗,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控制,调节血脂与血糖。参照组:以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静滴,每次 25mg,每日 2 次,连续治疗 14d。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丹参酮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2558),静滴,每次30mg,每日1 次,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后 2 周,测定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工具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调查项目涵盖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等,总计 11 项。评分最高 42 分,最低 0 分。分数值大,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严重。生活自理能力:以Barthel 指数(BI)进行测定。对患者洗漱、如厕情况进行评定,条目10 项。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异。
(2)炎症因子。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按照 3000r/min 速率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 10min。以酶联免疫法对患者相关炎症因子进行测定,如下: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a) ; ② 白细胞介素-6(IL-6);
③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①基本痊愈:患者 NIHSS 评分降低超过 91% ;②显著进步:评分下降幅度为46% ~ 90% ;③进步:评分降低 18% ~ 45% ; ④ 无效:分数降低低于18%,或者增加。基本痊愈率+ 显著进步率+ 进步率= 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率表述,组间对照执行 x2 检验;计量数据应用(
)表达,组间评价行t 检验。以P<0.05 提示统计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干预前,未见各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 (P>0.05) )。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试验组使之比参照组低,各组生活自理能力分数值提高,试验组评分比参照组大 (P<0.05) 。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分)

2.2 炎症因子
干预前,未见各组炎症因子结果存在明显区别 (P>0.05) )。干预后,各组 IL-6、hs-CRP 等均比干预前低,试验组数值小于参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炎症因子( x ± s )

2.3 治疗效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 P<0.05) 。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n (%)]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一种,不仅起病较急,而且进展相对迅速,在致残、致死方面风险极高。现阶段,临床对该病仍无特效治疗手段。既往以溶栓形式帮助脑梗死患者恢复脑部血流灌注,溶解局部血栓。虽然此种治疗形式可挽救受损脑细胞功能,但是实际应用期间,易造成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4]。针对此种情况,为提高溶栓治疗效果,还应辅以药物治疗形式,以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丁苯肽注 在改善脑 在此情况下,患者脑组织能量代谢改 参酮,此物质能够损伤风险降低,患者治疗 果可见,在神经功能、炎 (P<0 好的抗脑缺血作用。 可保护线粒体功能, 因丁苯酞具有增加脑血流 中 血管新生,并且侧支循 流状态 。基于此,局部供 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难以大 板形成,降低血栓发生风险,采取联 则影响血小板聚集,并发挥良好 伤程度,进而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速度。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生活自理能力 治疗效果 试验组数值更高 (P<0.05) )。丁苯酞在脑梗死治疗 量的优势。在此情况下,患者脑组织 管新生速度也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 药物治疗后,血液黏稠程度降低, 在改善血液循环的同时,还可降低 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方面优势突出。 基 酮联合应用过程中,而且各自发挥相应治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预
后改善。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期间,与诸多因素相关。基于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影响,细胞能量出现不同程度衰竭,并且离子稳态难以维持评分。与此同时,损伤造成钙超载,引起兴奋性毒性,增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神经炎症损伤加剧。在一系列缺血级联反应影响下,细胞死亡同通路启动。自噬也成为 П 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可能与凋亡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并且于调控细胞生存、死亡期间,发挥着关键性的价值。自噬参与缺血性卒中发展,在调控机制方面,相对较为复杂,而且有多信号传导途径。在丹参酮注射液中,药物成分可抑制细胞凋亡,兼具抗炎优势,并且在神经保护方面价值确切。此物质可激活 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活力提升,减少细胞凋亡。受此影响,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 后所致的梗塞体积减少。此外,因药物能够对脑内 IL-6 形成进行有效抑制,所以机体神经炎症减。其中丹参酮 IIA 注射液属于丹参脂溶性化合物的关键性活性成分,可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相关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利于减轻脑组织损害程度 [10]。
综上所述,脑梗死临床治疗中,以丹参酮 + 丁苯酞为方案,对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意义积极。此种治疗形式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缓解炎症损伤程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参考文献:
[1] 张黎 , 张静 , 黄粲然 , 等 .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5,22(03):421-424.
[2] 闫佳兰 , 高利涛 , 甄宁 , 等 . 电针联合丹参酮Ⅱ A 经 Hippo 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29(08):58-64.
[3] 李露露 , 宋圆英 , 胡馨予 , 等 . 丹参 - 川芎药对治疗脑梗死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研究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45(01):44-51.
[4] 王娟 . 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7(12):51-52.
[5] 黄坤 . 早期运用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当代医
[6] 张雷 , 李青松 , 黄豫 . 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用药规律 [J]. 中成
[7] 李建甫 . 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联合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31(15):2365-2366.
[8] 王晓昌 . 丹参酮Ⅱ A 磺酸钠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27(12):94.
[9] 彭芥微 , 涂宇 , 孙宏春 , 等 . 丁苯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33(03):413-415.
[10] 高石磊 . 丹参酮Ⅱ A 磺酸钠联合 rt-PA 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 VEGF 水平的影响 [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40(0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