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作者

王旭绚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队 甘肃天水 741020

引言

人力资源档案是单位科学决策、进行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流程繁琐、信息分散、利用效率低等不足,需要强化档案管理赋能,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 当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状况及挑战

当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档案信息中,相关内容不够详细、完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新工作;虽然落实了管理举措,但整体与规范内容存在明显的差距等。在一系列问题下,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果,导致企业、单位等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调用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另外,如今信息技术大范围应用,如果依然应用先前的档案管理方式,将不能有效适应数字化局势。故而,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规范管理手段,融入精细化思路,促使档案管理高效推进。

2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2.1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当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相应地加大投入,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从而大幅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强大的硬件基础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可以确保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速度与安全性,企业需要升级硬件设备设施,购置高效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安全设施,以支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企业应当采纳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这些系统应具备全面的档案管理功能,如收集、整理、存储、检索、统计及分析等,使得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这些软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快速检索任何员工的档案资料,实行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企业还需要对人力资源档案展开数字化处理,这涉及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通过扫描、OCR 识别等技术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文件,不仅减少了物理存储空间的需求,还提升了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可管理性。

2.2 大数据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在大数据分析驱动的管理模式中,数据采集是基础环节。通过集成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与企业内部各类管理系统,可以全面收集各类人力资源数据。通过与薪酬管理系统、考勤系统、招聘系统等业务系统的集成,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和上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为保证数据流的高效处理,采用大数据平台将来自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数据采集环节的核心在于确保所有数据源之间的无缝对接,并通过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与清洗,使得后续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可靠。随着采集数据的不断增多,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备按需扩展的能力,支持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确保整个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在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中,采用云计算平台和分布式存储架构,以确保大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访问。云存储通过提供弹性资源,满足不同存储需求的变化,并支持数据的大规模存储;分布式存储则在多节点间分布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2.3 深化宣传,强化干部档案意识

针对干部职工档案意识不强的问题,应从实际入手,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和制度约束等措施,切实提升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员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档案管理氛围,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公司应进一步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中组部对档案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通过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媒介,定期发布档案管理政策、知识等内容,实现宣传的常态化。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册、宣传单等,向干部职工发放,督促其认识到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材料形成部门的把关责任,要求其对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进行系统审核,确保材料档案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及时退回并要求其重新填写或补充。树立档案的法治观念和责任观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有关法规,明确档案真实性的法律边界,对篡改、伪造档案等违法行为,建立问责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依法追责,形成不敢假、不能假的法治威慑作用,切实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4 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加大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走访调研先进单位等多种形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强化法治教育和服务意识培养,切实增强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的准入门槛,严格规范人员录用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制度,并将考试结果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选拔过程的透明性和公信力。扩大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规模,合理增加编制数量,优化薪酬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通过扩充队伍规模,减轻现有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发展。

2.5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档案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向数字化存储,这种转变虽然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但也增加了数据被泄露的风险。因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人力资源档案的安全。在权限管理方面,要对人力资源档案的访问权限实施极为严格的限制,这意味着只有那些经过特定授权的人员才能够访问其中的敏感数据,通过明确的权限划分,能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随意查看、篡改重要档案信息。企业还需要定期对人力资源档案展开备份,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备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本地备份、异地备份以及云备份等,通过多重备份策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同时,要制订完善的备份计划和恢复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数据。员工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关键环节,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一方面,定期组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培训。在培训中,可以向员工详细介绍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数据安全风险以及应对方法,增强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密码、如何识别钓鱼邮件以及如何保护移动设备中的数据等。另一方面,通过内部通讯、海报等形式,加强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数据安全氛围,让员工时刻牢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结语

强化档案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续优化的过程。单位要通过明确人力资源档案的性质、人力资源档案所有权以及人力资源档案的收集内容和标准,加大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单位和个人。

参考文献:

[1] 倪康宁 . 新时期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J]. 城建档案 ,2021(12):103-104.

[2] 刘福江 . 大数据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创新 [J]. 中国市场 ,2021(32):191-192.

[3] 刘振荣 .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质量提升策略分析——以 A 单位为例 [J].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2021(1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