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规合一”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祁兵

卓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1“多规合一”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国土空间为一有机整体,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需从全局视角切入,统筹考量各类空间要素与功能布局。应打破过往不同规划之间的界限与壁垒,对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进行有效整合,推动各区域、各部门的规划相互协调、相互衔接,构建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例如,在开展城市建设规划时,需充分考量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诉求,以及生态保护区域的限制条件,达成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发展,规避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等现象。

1.2 生态优先原则

在当下生态环境形势愈发严峻的背景下,生态保护理应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考量要素。在规划进程中,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生态红线区域实施严格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缩减、性质不改变。应优先保障生态用地,合理布局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与此同时,在开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时,要全面评估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举措,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例如,在进行工业园区规划时,应配套建设生态缓冲带与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工业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1.3 以人为本原则

国土空间规划的终极目标在于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故而,规划需全面考量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应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诸如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以保障居民能够便利地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要着重营造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强化城市绿化与景观营造,优化城市空气质量与居住状况。在乡村规划方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与特色风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能够共享发展红利。

1.4 动态适应性原则

国土空间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受自然要素、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故而,国土空间规划不应是静态固定的,而需具备动态适应性。应构建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实时掌握规划实施状况与国土空间的动态变化,依据实际情形对规划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与此同时,需充分考量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一定的弹性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态势、新问题。例如,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会产生新的用地需求与发展模式,规划需能够及时顺应这些变化,为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多规合一”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路径

2.1 规划理念的革新

在“多规合一”的宏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任务在于理念层面的革新。传统规划往往存在各部门规划相互独立、协同性不足的弊端,这导致空间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进而引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全新的规划理念应着重凸显系统性与整体性,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纳入统一的考量范围。一方面,应当树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提升城市的生态韧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要充分考虑人的生活品质和发展需求。需要在居住、就业、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营造适宜居住和就业的空间环境。

2.2 技术方法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有必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方法,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空间信息技术可为规划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与分析方法。利用 GIS 技术,能够对国土空间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直观展现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状况、人口分布等情况,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可精准判定不同区域的开发建设适宜程度,进而实现各类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亦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通过对海量的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流动数据等进行剖析,能够更为有效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为规划的前瞻性提供支撑。

2.3 管理机制的优化

“多规合一”的有效施行依赖于管理机制的优化。传统的规划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职责界定模糊等弊端,致使规划的执行与协调面临困境。因此,有必要构建统一的规划管理机构,破除部门壁垒,达成规划的统一编制、统一实施以及统一监管。在规划编制阶段,需强化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构建联合编制机制,以保障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例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需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展开充分衔接,规避矛盾与冲突的产生。在规划实施阶段,应构建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对规划执行状况的跟踪与评估。针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以保障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与此同时,需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规划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2.4 法规政策的完善

法规政策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保障,在“多规合一”的时代背景下,需对现行法规政策展开系统梳理与完善,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法规体系。一方面,应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与效力,以保障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通过立法途径,将“多规合一”的要求融入法律框架,为规划的编制、实施及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需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引导与规范。例如,借助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举措,激励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以推动绿色发展。与此同时,需构建规划调整的动态机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实际状况,及时对规划予以调整与完善,保障规划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3 结语

在“多规合一”框架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创新路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规划模式的革新性突破,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寻。通过在规划理念革新、技术手段进步、管理模式优化以及法规体系完善等多维度协同推进,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所面临的复杂挑战。这些创新举措为达成资源高效配置、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同时,该研究也为各地在践行“多规合一”过程中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且具弹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长远发展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裴耀选,杨蔚蓉.“多规合一”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创新路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5,(06):37-39.

[2] 劳红燕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探讨与展望 [J]. 居业,2022,(05):80-82.

[3] 王文秀 . 基于“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