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段晓珍

山东省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  25621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物理学科不仅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作业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实践探究、工程设计、生活应用等多样任务融入作业体系,推动学科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系统探讨实践作业的设计理念与创新路径,助力教师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实践作业的价值与意义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与态度责任等多个维度,实践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学设计的实践作业能够有效强化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物理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围绕“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迁移与创新的价值。在实验设计、自主操作与现象分析的环节中,学生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自制简易电动机、家用电器隐患排查等实践任务,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增强科学素养。同时,物理实践作业往往需要小组协作和集体展示,学生在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与包容,形成良好的科学品格和社会责任感。主题调研与创新项目还帮助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联,增强服务社会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实践作业,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巩固,而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当前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物理实践作业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作业内容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教材配套实验和单一书面报告,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许多教师因受教学时间和条件所限,倾向于布置“抄实验报告”“固定题型”等低阶作业,导致学生机械完成、流于形式。

其次,作业目标模糊,未能有效对接核心素养要求。部分实践作业重视操作过程,忽视科学思维、工程设计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学生习惯于“跟做”“模仿”,缺乏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核心素养提升受到限制。

第三,实践作业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多数教师仅对作业结果打分,忽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表现和合作能力,评价标准单一、缺乏激励性。部分学生因为“怕出错”而不敢尝试新方法,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未能有效释放。

此外,家庭与社会支持不足,部分实践作业对场地、材料有要求,家庭条件有限或社会资源难以对接,影响作业质量和学生体验。部分家长对实践作业认识不清,重结果、轻过程,造成亲子沟通障碍。

面对上述问题,亟需在实践作业设计理念、实施模式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创新,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和物理学科独特育人价值。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实践作业的设计理念与创新路径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实践作业的设计应始终立足于学科本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再局限于知识记忆和机械训练,而是将科学观念、思维方法和探究精神贯穿于整个任务过程。作业内容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围绕实际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操作实践、数据分析、反思改进等环节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工程创新之中。例如,让学生探究家庭常见现象的物理原理,或设计生活中安全节能的小用具,既能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促进创新思维的养成。

同时,优质的物理实践作业更加关注生活实际与社会情境,教师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将测量步行距离与能量消耗、家用电器能耗调查、水壶烧水效率对比等具体问题引入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开展实验、调研和改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业类型也日益多样化,涵盖自主探究、工程设计、科学创作、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并在小组展示、论文写作、创意展览等多元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此外,创新的评价机制更加重视过程性与发展性,教师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方式,关注学生在问题意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成长,及时肯定其努力和创造,激励持续反思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物理实践作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物理实践作业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实践作业的类型与内容不断创新,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物理教师结合能量守恒与能效等教学内容,设计了“家庭节能改造计划”项目作业,要求学生调研家庭用电情况,分析能耗数据,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具体的节能改造方案,并撰写报告或制作小型节能装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能量转化与利用的物理原理,还锻炼了数据收集、团队协作和表达沟通等能力。又如,在浮力单元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浮力现象,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用身边材料模拟实验过程,收集数据、分析原因,激发了探究兴趣,巩固了科学思维。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尝试开展“物理与艺术的碰撞”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以光的折射、声的共振等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在美术与科学的融合中深化了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提升了创新能力和表现力。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家乡科技进步展开社会调研,通过走访、采访与资料查阅,撰写调研报告,交流成长感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些多元案例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实践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动手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彰显了物理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

五、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举措。通过基于学科本质、生活化情境、多样化类型与科学评价等路径的持续创新,物理作业不再局限于知识巩固和题海训练,而成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反思与调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整合社会与家庭资源,完善作业内容与实施机制,真正让物理实践作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持续成长的助推器。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课程研究、资源开发和师资培训,推动核心素养理念在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中落地生根,为新时代初中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淑红 .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互动式家庭作业设计模型构建及其实施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44(20):53-58.

[2]许瑞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路径[J].文理导航(中旬 ),2025,(08):88-90.

[3] 吴佩红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立体化设计——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5,(1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