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
何真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 230001
2021 年,国家正式出台了“双减”的相关规定,这不仅减轻了家庭的消费支出,也改善了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本质,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深入研究。
一、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一)学科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比较抽象。而小学数学除了有着数学自身的特性外,还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抽象为具体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实际应用。双减大背景下,提升数学学科学习质量,这就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学生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从以原来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进行转变。但由于年龄偏小的原因,对基本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有限,在认知上就会容易出现偏差 [1]。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稳定,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模型容易走神。
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教具、多媒体素材等为学生直观的传授、讲教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舒适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从而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相关数学知识点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球体、正方体等形状较为规则的物体比较容易识别,教具可选择篮球、长方体药箱等,引导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知道学生理解、区分前面、上面、右面观看到不同形状的数学概念,当学生掌握了不同方向观看的技巧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经常遇见冰箱、水杯等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指导学生对书本的三个面进行画图并互相展示。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逐步过渡到观察不规则物体的教学。从这一教学过程看,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两个的课堂探索和认知氛围,学生则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逐步扩大认知范围。同时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能够对教学重点内容加以深度思考,也为课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心理,科学合理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未知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欲,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情境创设、链接生活等方式 [3],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生动性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在教师为学生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相关数学知识点时,可以先用两个 500 毫升量杯的水倒入一个 1 升量杯中,那么一共多少毫升水呢? 1000 毫升的水是否将 1升的量杯装满了呢?那么是不是1000 毫升等于1 升?那1 升又等于多少毫升呢?再用滴管从 1 升量杯吸出 1 毫升水,滴在手背上,让学生数一下有几滴水,就可以让学生对毫升、升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让学生对不同容量的物品选择单位,一盒牛奶是 220 什么呢?一瓶水是 500 什么呢?一壶水是 2 什么呢?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也得到极大的调动,那么对于升和毫升知识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三)优化作业结构,提高学习质量
课后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在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够帮助老师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巩固知识。“双减”政策明确规定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等。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调整作业结构,帮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质量的同时,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课程安排,在尽可能消除重复性、机械性较强的书面作业,适当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贴切的、形式多样的作业类型。例如在元、角、分认识与换算相关的知识学习时,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记录超市、自动售货机等各类物品的售卖价格,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记录并相互交流讨论,这些可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巩固课程中所需知识。另外,随着学生年级逐步升高,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教师作业的布置就需要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个孩子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都能够得练习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
(四)善用书本习题,提升教学质量
虽然小学数学十分注重对于习题的教学,但是数学习题的运用多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再在课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这些课后作业必然加重了学生负担。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善于运用书本的习题 [4],通过改编书本习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是来自于书本,将书本知识掌握好,数学学科才能学好,这样学生也不会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学生既可以从数学课堂中收获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实现了“双减”的目的。所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提前备课,善于运用书本习题,将习题进行改编,以让所有学生不用通过大量地刷题也能学好数学。
三、研究结论及教学建议
“双减”的目的是解脱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及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对课后作业的改革,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地各校也应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可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研研讨、精品课程展示等,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教育教学赋能,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课堂。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一起努力,才能真正让小学数学课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钟锦 .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分析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4)
[2] 杨琴 . 减负增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J]. 空中美语,2020(6):686.
[3] 徐蕾 . 立足“双减”,提高素养——基于“双减”背景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J]. 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2022
[4] 李忠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 [J].阅读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