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铁路工程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白璠

天津市 身份证号码:410184198801290032

引言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物资运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基础工程作为铁路工程的根基,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基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铁路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对于确保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铁路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铁路工程基础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都对基础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明确各环节的技术要点,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1.1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是铁路基础施工的首要环节,其目的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根据地基土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通常采用换填法、排水固结法等技术,通过置换软弱土层或加速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对于岩层地基,则需进行适当的爆破或开挖处理,确保地基表面平整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因施工对周边土体或构筑物造成扰动。

1.2 基础结构施工技术

基础结构施工包括基坑开挖、基础浇筑等关键工序。基坑开挖需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开挖过程中要做好边坡支护,防止边坡坍塌。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需对基底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基底符合施工要求。基础浇筑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保证模板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符合标准,同时对钢筋的规格、数量和布置进行核对。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振捣密实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浇筑完成后还需做好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正常增长。

1.3 排水与防渗施工技术

铁路基础施工区域的排水与防渗工作对基础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需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和地表渗水,防止因积水导致地基土软化。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可采用井点降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要做好基础的防渗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防渗材料和施工工艺,如铺设防渗膜、涂刷防渗涂料等,避免地下水渗透对基础结构造成侵蚀。

2 铁路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素

质量控制是铁路工程基础施工全过程的核心任务,需从材料、施工工艺、人员管理等多个要素进行把控。

2.1 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基础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材料采购环节,需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材料进场时,要严格进行检验和验收,对材料的规格、性能、外观等进行检查,并核对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要做好材料的储存和保管工作,根据材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材料因受潮、变质等影响其使用性能。

2.2 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基础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需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类型及设计要求,制定涵盖工序衔接、技术参数、设备配置的详细施工方案,明确各工序的施工工艺要点和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施工方案与操作规程,通过旁站监督、工序交接检验等方式加强质量管控,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质量要求。对于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和复杂环节,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全程现场指导,实时监控工艺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偏差,从源头上避免因工艺不当引发的质量隐患。

2.3 环境因素控制

环境因素对铁路工程基础施工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地质状况等。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根据环境因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风、高温等,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暂停不适合在该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施工工序,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同时,要关注地质状况的变化,如出现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3 铁路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提升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工程基础施工质量,需从管理体系、技术创新和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铁路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需构建覆盖决策、执行、监督全链条的管理架构,通过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建立“项目经理牵头、技术负责人把关、施工班组落实”的层层负责质量责任制,将总体质量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控格局。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依托现场巡检、工序互检、专业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立即下达书面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和标准,安排专人跟踪整改情况,通过“整改—复核—销号”的闭环管理,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2 强化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是铁路工程基础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构建全流程人员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需涵盖基础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操作流程及应急处理方法等,通过理论授课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其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在人员招聘环节,要严格执行资质审核制度,优先选择持有相关执业证书、具备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确保施工团队整体素质达标。施工前,需组织专项技术交底会,结合工程图纸与现场条件详解施工方案、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把握技术要点。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工序验收等方式评估人员作业质量,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挂钩,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人员层面筑牢质量控制防线。

3.3 加强施工过程监测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是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结合地质条件与结构特点科学设置监测点,形成覆盖关键区域的监测网络,对基础的沉降、位移、变形及周边土体应力等指标实施实时动态监测。监测数据需通过专业软件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多维度分析,精准对比设计值与规范要求,以此判断基础施工的质量状况。若监测数据出现超出允许范围的异常波动,应立即组织技术团队溯源分析,从地质变化、施工工艺、材料性能等方面排查原因,并迅速采取加固补强、调整施工参数等针对性处理措施,坚决防止质量问题进一步扩大。同时,要建立完整的监测档案,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等资料进行规范存档,为后续工程验收、质量评估及同类项目施工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结束语

铁路工程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确保铁路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 谭克亮 . 岩溶地质高速铁路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法比选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5,52(01):81-83.

[2] 丁群 , 陈章 . 市域铁路停车场超大基坑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J]. 铁道建筑技术 ,2024,(12):26-29.

[3] 赵凯 . 铁路站房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