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郑津津

邵东市魏家桥镇报公铺小学  422800

引言

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成绩间的紧密关联性,使得借助教学引导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论文以探讨如何调动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为目的,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助力小学生提升语文学业成绩。

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未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

语文学习里,哪怕仅仅是单纯的读背行为,也对特定的方法与技巧存在需求。于小学生而言,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般会依照教师的节奏。这样的方式,对指导学生进步有帮助,然而,机械的那种教学模式,没办法让学生寻得最契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所以,当处于没有教师指导的状况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是好,很难体会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缺乏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关注

无论是作文还是语文学习,均为个人表达的一种体现,这表明语文教育是极具个性特点的一门艺术。但在语文教学当中,其个性化的特点难以得到充分展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就算学生拥有新颖的思路,部分教师也仅仅把它当作错误,却不深入去剖析背后的原因。这样一来,在教师开展的语文教学过程里,学生无法将自身个性予以展现,甚至还会遭到指责,其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对于语文教学优化的实现,入手点在于陈旧教育方法的转变。教师授课习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然而这种陈旧方法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致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如此状况下,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语文学习乐趣的体会,又该如何达成呢?

二、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把握师生角色,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领域,教师需完成的任务,不只是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得依据学生呈现出的不同表现给予恰当指导,让教学方式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像在教授杜甫《绝句》这一教学场景中,大部分学生呈现出的状态是能够依照诗歌节奏大声背诵,然而却难以发觉其中的兴趣点,更多时候仅是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时刻,教师可改变以往那种直接讲解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跟随教师深入理解诗词。此首诗具备的诸多意象,教师可先布置这样的任务,即让学生去寻找意象、展开想象构建场景、亲身去体验场景,之后进行描述。这属于一项循序渐进的作业,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动力,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让学生从一系列作业里,自主挑选出既感兴趣又能够完成的任务。比如,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且语言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安排寻找意象的基础任务,而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布置描述自己想象到的诗歌画面的任务,通过这样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其在完成作业后获得快乐与信心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充满活力与新鲜感的应是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一旦缺乏充分预习、创造性思维及相应提升,就会变得单调乏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如何激发呢?心理学家表明,新颖事物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于语文课程,学生在接触新教材伊始,会表现出新鲜感与求知欲。若能把握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巧妙进行问题设计,就能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详细讲解文章内容,而是可以说“文章中有两处写得特别好且使用了三个恰当词语,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以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让学生更加细心、认真研读每一句话,进而在答题时会有新的发现,再通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对各类知识和事物较为陌生且人生阅历匮乏,这种情形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见,进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鉴于此常见情况,教师需为学生营造与课堂知识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助力他们更快融入课堂。因年龄尚小、抽象思维和认知空间正处于初步构建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找出其中涉及事物,并合理运用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避免理解偏差,可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手段选取学生喜爱的图片、背景音乐、视频等,来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知识。源于生活且立足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轻松融入课堂的教师,应如此教学。

例如,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一课程时,课程内容会涉及像海参、乌贼这类海洋动物,然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极少拥有亲眼见到的机会。所以,学生在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过程里,很容易出现理解方面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教师就需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把教材的相关内容制作成 PPT,凭借图片展示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的形态;此外,还能够借助声音,使学生去感受海洋生物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通过创设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又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组现象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物理探索式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相融合。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还能让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2016(3):1.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03.072.

[2] 杨春艳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 人文之友 ,2018, 010(018):260.DOI:10.3969/j.issn.2096-4684.2018.18.234.

[3] 黄红霞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 家长 ( 下半月 ), 2018, 000(009):186.

[4] 郭飞.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数码设计,2017.DOI:CNKI:SUN:SMSE.0.2017-11-171.

[5] 赵晓莉 .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J]. 教育现代化 ( 电子版 ), 2016(3):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