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中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刘颖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443000
引言:
在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分布式电源于电网中的接入占比不断攀升。凭借灵活性与环保优势,分布式电源为电力系统增添新动能,却也给电网稳定性带来全新挑战。诸如电压起伏、频率偏差以及功率流向难以预判等状况愈发显著,备受业界瞩目。怎样在发挥分布式电源长处的同时,切实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已然成为电气工程领域亟需深入探究的关键议题。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电压与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伴随分布式电源接入规模持续拓展,电网电压与频率稳定性问题愈发凸显。剖析其作用机制,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意义重大。
1. 电压波动的影响机理
分布式电源涵盖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多种类型,输出功率具有显著的波动性与不可预测性。大规模接入后,局部电网电压极易受其波动干扰。光伏发电因光照强度改变,功率输出短时间大幅波动,致使节点电压升降;风力发电则因风速变化产生持续性电压扰动。此外,接入位置、电源容量及电网固有拓扑结构,都会加剧电压不稳定风险,甚至引发电压崩溃等严重后果。
2. 频率波动的调节困难
传统电力系统主要依靠大型同步发电机调节频率,具备良好惯性支撑。而分布式电源多通过逆变器接入,惯性特性欠佳,难以缓冲频率偏移。当负荷突变或大量分布式电源瞬间脱网时,系统频率易剧烈波动,加大不平衡风险。且分布式电源并网位置分散,频率响应难以统一协调,增加调节难度。同时,传统调度模型难以适配分布式电源动态特性,调频资源短缺,频率安全空间不断缩小,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缓解频率波动需引入虚拟惯性控制、快速频率响应技术,增强系统频率调节能力与稳定性。
3. 电压频率协同控制策略
为抵御电压与频率波动对电网稳定性的双重冲击,需构建高效协同控制策略。一方面,借助电压无功优化、分布式电源无功控制功能,提升局部电压调节性能;另一方面,推广虚拟同步机、惯性模拟技术应用,增强分布式电源对频率波动的抑制能力。此外,建设区域控制中心,实现多源接入点统一监测与协同控制,是提升电网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功率潮流与动态特性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促使电网功率潮流与动态特性发生深刻变革。探究其影响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运行策略,保障电网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1. 功率潮流分布变化特点
分布式电源接入打破电网传统单向功率流动模式,形成多点注入、多向流动的新态势。以往从大型集中电源向负荷输电的路径被改变,局部电源可直接向周边供电,甚至出现反向潮流。这种变化增加潮流分布不确定性,易引发局部线路过载、电压偏移及继电保护误动作等问题,也对电网调度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2. 系统动态特性的弱化
传统电网动态特性依赖大型发电机组转动惯量与调节性能维持。而分布式电源多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缺乏自然惯性与自同步能力,导致系统整体惯性下降。这削弱了电网抵御短时扰动的能力,频率变化速率显著上升。同时,短路容量降低、系统阻尼特性变差,故障恢复时间延长,严重时可能引发连锁故障甚至大面积停电。
3. 潮流与动态特性的协调优化
针对功率潮流与动态特性变化,需实施多层次协调优化措施。潮流管理方面,通过控制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输出,合理调配潮流走向,减轻输电压力;动态特性提升方面,推广虚拟惯性控制、快速功率调节与故障穿越技术。此外,
构建灵活电网保护策略与分布式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系统运行状态实时感知与动态调整,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三、提升电网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适应性的控制与优化策略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运行面临电压波动、频率失稳和功率潮流不确定等难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控制优化策略,可显著增强电网对多元电源接入的适应能力与运行稳定性。
1. 强化电压与频率调控
应对电压波动与频率失稳,可从源头控制和系统调节两方面发力。分布式电源需具备电压无功控制、低电压穿越和虚拟惯性功能,增强对电压频率变化的响应能力。同时部署区域电压控制器与自动频率调节装置,优化系统层级协同,实现局部与全网的有序调控。结合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与储能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压支撑与频率平衡能力。
2. 优化功率潮流分布
为缓解功率潮流多点注入、多向流动造成的压力,需结合实时监测与预测技术,动态调整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输出。构建先进潮流优化模型,合理控制关键线路负荷率,避免局部过载与电压异常。灵活运用有源配电网调度策略,引导潮流流向目标区域,提高输电通道利用率。对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区域,设置潮流约束控制点,提前介入负荷调节与电源管理。
3. 构建智能协调控制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通信与电力自动化技术,搭建统一智能协调控制平台是提升适应性的核心。该平台需集成数据采集、状态感知、运行预测与自适应控制等功能,实现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与优化调度。通过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和主动配电网管理系统,促进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提升电网运行调节智能化水平,增强故障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为电网安全、经济、绿色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深刻影响电网电压、频率稳定性及功率潮流分布,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通过深入剖析其对电网运行特性的影响机制,综合运用电压频率调控、功率潮流优化和智能协调控制等多层次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电网适应性与稳定性。未来,随着新能源占比持续增加,需不断完善控制技术与管理体系,推动分布式电源与电网深度融合,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马晖军 . 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研究 [D].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 ),2017.
[2] 蒋啸宇 . 高密度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多速率并行仿真技术与仿真
算法 [D]. 东南大学 ,2023.DOI:10.27014/d.cnki.gdnau.2023.001848.
[3] 李山林 . 高密度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新型配电网分布式网络动态重构控
制技术研究 [D]. 东南大学 ,2023.DOI:10.27014/d.cnki.gdnau.2023.00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