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研究

作者

杨杰

井研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613100

一、引言

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运动习惯养成及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传统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虽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其训练形式相对单调、竞技性较强,难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田径项目以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特点,将田径运动与游戏、趣味活动相结合,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热情。趣味田径项目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色彩鲜艳的器材以及充满挑战的活动任务,打破了传统田径项目的枯燥感。例如,“趣味障碍跑”将跨栏、钻圈、跳绳等多种动作融入其中,学生在跨越障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充满冒险的游戏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趣味田径项目涵盖跑、跳、投等多种基本运动形式,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如“袋鼠跳接力赛”通过模仿袋鼠跳跃的动作,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多人同步跑”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轻松愉快的趣味活动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锻炼,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趣味田径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许多趣味田径项目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如“迎面接力赛”“拔河比赛”等,学生在活动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趣味田径项目的引入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需要根据趣味田径项目的特点,探索更加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这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趣味田径项目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认识不够全面,将其简单视为传统田径项目的附属或补充,没有充分认识到趣味田径项目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安排上,缺乏对趣味田径项目的重视,课程设置较少,导致学生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机会有限。

趣味田径项目需要特定的器材和场地支持,但许多小学存在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学校缺乏专业的趣味田径器材,如软式标枪、充气跨栏、趣味跳格垫等,影响了趣味田径项目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体育场地有限,难以满足趣味田径项目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此外,部分学校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体育教师对趣味田径项目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掌握不够熟练,制约了趣味田径项目的有效实施。

在趣味田径项目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重复练习为主,缺乏对趣味田径项目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挖掘。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导致趣味田径项目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四、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完善器材和场地建设: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购置适合小学生使用的趣味田径器材,如软式铁饼、泡沫跨栏、标志桶、敏捷梯等,满足教学和训练需求。同时,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体育场地,根据趣味田径项目的特点进行场地改造和布置,例如在操场设置趣味田径活动专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趣味田径项目教学技能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趣味田径项目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此外,学校还可以引进具有趣味田径项目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为趣味田径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趣味田径项目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在“趣味接力赛”教学中,通过设置“运送物资”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扮演“小战士”,在接力运送“物资”的过程中完成跑、跳等动作练习,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优化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地设计趣味田径项目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技能训练、趣味游戏活动和综合竞赛三个阶段。在基础技能训练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在趣味游戏活动阶段,通过各种趣味游戏,如“跳房子比赛”“沙包投准”等,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竞赛阶段,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田径运动会,让学生在比赛中检验学习成果,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安排课程难度和强度,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多元化评价内容:教学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多个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遵守规则、是否与同学友好合作等。例如,在评价学生参与“趣味障碍跑”项目时,除了考量学生的完成时间,还应观察学生在跨越障碍过程中的动作规范性、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与团队成员的配合情况。

多样化评价方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评价可以从家庭体育锻炼的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促进家校合作。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训练情况、比赛成绩等,建立学生的趣味田径学习成长档案,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论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对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认识与宣传、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趣味田径项目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