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王慧慧
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 230041
引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肩负着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发展的重任。文章旨在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培养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希望能够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地理信息素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和运用的一种综合能力,涉及空间认知、数据分析、信息整合及问题解决等核心内容。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其既注重学生对于地理概念与空间关系的认知,又需要能借助于地图、遥感图像、GIS 等手段来诠释与运用多元地理信息。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不仅重视知识掌握,更重视方法习得及能力迁移。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上,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没有多元化地理信息资源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教师在 GIS、遥感图像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受限,造成了学生实践操作机会的缺乏。另外,该评价体系仍然是面向结果的,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重构
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目标设计时,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地图、遥感影像、数据图表等多元信息的观察、推理与探索,学习运用这些多元信息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入真实生活场景,增强任务驱动性、实践性,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到知识、能力双向提升。
以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的《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为研究对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天体的运动路径图等多种信息资源,来分析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课堂上,通过画地球轨道草图和标出太阳直射点不同时点的练习任务,使学生既掌握了空间方位解译的方法又形成了获取、整合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目标重构中达到素养提升。
(二)融合多元地理信息资源的课堂设计
就地理信息素养发展而言,教师需要整合文本、地图、遥感影像、统计数据和三维模型多元信息资源,进行课堂设计并建构多维度学习情境。通过对纸质地图、数字地图及实景影像的各种资源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对比和分析中培养跨媒体信息获取和融合的能力[1]。在此基础上,课堂既讲授地理概念又更有助于动态信息环境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多源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深度整合。
(三)项目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深度应用
项目式和探究式学习可显著提高学生地理信息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实际的问题情境,设计城市规划、资源分布或者环境保护的综合性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信息整合,并完成从数据收集到图表制作再到方案设计的全流程作业。通过团队协作、分工探究和结果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以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为例,教师可设计“校园导览地图的绘制”项目,要求学生使用校园平面图、实地测绘数据以及数字地图工具,对建筑物、道路、绿化的分布情况进行标记。学生通过对空间方位、计算比例尺及绘制图例等方面的分析,既了解地图要素及信息表达方法,又促进实地信息及数字工具整合能力的发展,真正做到探究式学习和地理信息素养
发展相统一。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
将 GIS、遥感影像、数字地球以及在线地图工具等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可显著扩大学生地理信息视野。借助 GIS 平台学生可以完成空间数据获取、分析和可视化等工作,了解区域特征和地理要素间的关联;学生在遥感影像的辅助下能够观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植被的分布和城市扩张的动态过程;利用数字地图工具(如百度地图、Google Earth 等),学生可以实现路径规划、距离测算等操作。
(五)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跨学科融合为地理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丰富实践平台。教师可以把地理和科学、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活动中学生需融合地图、统计数据、历史文献多源信息形成科学推理与创新的解决方案。
以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中的《地球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教师可以策划“社区资源调查及规划”这一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问卷调查和人口数据对小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及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学生需要用地图及图表来表示调查结果,提出优化方案以整合地理知识及社会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从而发展跨领域信息整合及综合分析能力。
(六)数字化教学平台与互动资源的创新使用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地理信息素养发展的有效支撑。教师可借助智慧课堂、虚拟实验室、地理大数据平台及其他数字化资源,建设沉浸式与交互式学习环境。通过可视化地图、动态模型、三维影像等多样化的资源,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现象及空间关系有一个直观地认识[2]。同时在在线测绘、互动答题及协作探究等功能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实时跟踪并对教学策略进行动态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素养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通过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会有更大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学习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 . 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 2025, 11 (13): 135-139.
[2] 靳晋瑜 .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以“西北地区”为例 [J]. 地理教育 , 2024, (S2): 8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