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减少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互动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德惠市第四中学 130300

一、引言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气氛沉闷的“沉默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减少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互动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高中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表现及成因

(一)表现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沉默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参与讨论,对教师的提问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听讲,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讲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教师提问学生解题思路,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眼神游离,缺乏参与的热情。

(二)成因

1. 数学学科特点: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害怕回答问题出错,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2. 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缺乏互动,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 学生心理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同学和教师认可,害怕受到批评,因此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

三、减少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互动教学方法

1. 方法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函数图像,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函数的单调性,并总结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 实施步骤

(1)合理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对均衡。

(2)明确任务:教师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4)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二)问题导向教学

1. 方法介绍

问题导向教学是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有什么特点?如何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等差数列的知识。

2. 实施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2)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3)学生思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4)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1. 方法介绍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图形、动画演示数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的空间关系。

2. 实施步骤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2)课堂展示: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课件中的内容。

(3)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课件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某高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时,参与度普遍不高,课堂常陷入沉默。尤其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抽象概念时,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为改善此状况,教师决定引入互动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应用

在“函数的单调性”课堂上,教师结合了小组合作、问题导向与多媒体演示。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函数图像(如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上升”与“下降”趋势,创设探究情境。接着,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函数图像的这种‘上升’或‘下降’趋势?其本质是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激烈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观点,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梳理定义,剖析判断方法,并纠正模糊认识。

(三)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使课堂气氛显著活跃。学生从最初的观望、犹豫,到主动参与讨论,积极举手发言。他们不仅尝试描述现象,还能围绕定义的严谨性、判断方法的适用性展开辩论。课后检测显示,学生对单调性的概念理解更透彻,判断和证明能力有明显提升,畏难情绪大为缓解。

五、结论

高中数学课堂“沉默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互动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数学课堂“沉默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互动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 高中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2(15): 112-113.

[2] 李明 . 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3(8): 145-146.

[3] 王芳. 减少高中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互动教学策略[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24(5):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