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多媒体互动游戏设计与实践探索
张依
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本文将先从分析幼儿认知特性着手,探究多媒体互动游戏的设计准则,接着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游戏设计与运用的成果及改进方向,从而为幼儿教育领域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给予参考借鉴。
一、幼儿认知特点分析
要设计出符合幼儿需求的多媒体互动游戏,首先需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这是游戏设计的核心依据。
(一)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的思维已不再单纯依赖动作,但依旧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去领会抽象概念。举例来讲,幼儿没办法直接明白“5”这个数字的数学意义,然而却能够通过“5 个苹果”“5 只小兔子”这类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感知数量。该特性决定了多媒体互动游戏应以具体、生动的图像、动画当作主要呈现形式,防止过多出现抽象的文字与符号。
(二)注意力的短暂性与无意性
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3 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概在3 - 5 分钟,5 - 6 岁幼儿大概在10 - 15 分钟,并且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色彩鲜艳夺目、声音动听悦耳、有着动态变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多媒体互动游戏的单一场景时长需要把控在合理区间内,同时利用丰富的感官刺激(像是明亮的色彩、欢快的音乐、有趣的音效)来吸引幼儿注意力。
(三)学习的游戏化与模仿性
“游戏属于幼儿的基础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喜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或者动画里面的角色。基于此,多媒体互动游戏应当以游戏化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设计可供模仿的角色或行为,让幼儿实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
(四)认知的直观性与经验性
幼儿的认知活动依赖直接感知和生活经验,他们对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事物更加易于理解和接纳。例如,幼儿对“超市购物”“家庭生活”等场景的认知程度远高于“太空探索”“古代历史”等陌生场景。所以,多媒体互动游戏的内容设计需要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信息,助力幼儿构建认知体系[1]。
二、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多媒体互动游戏设计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游戏界面设计应秉持直观且形象的原则,利用图像、动画取代繁复的文字阐释。举例来讲,在“认识动物”这款游戏里,借助呈现不同动物的动态模样(像兔子欢蹦、小鸟翱翔)、播放动物的鸣叫声,让幼儿直观感受动物的特点,而非依靠文字表述“兔子长着长耳朵、短尾巴”。与此同时,游戏操作要做到简单明晰,例如通过点击、拖拽、滑动等幼儿易于掌握的操作方法。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吸引幼儿投身游戏的核心要素,需从色彩、声音、剧情、互动形式等多个方面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在色彩方面,选取明亮、艳丽的色彩(比如红色、黄色、蓝色),契合幼儿的视觉喜好;声音方面,搭配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以及生动的音效(像是成功时的“加油”声、出错时的“再试试”声),营造愉悦的游戏氛围;剧情方面,规划简单的故事脉络,例如“协助小松鼠采集松果”“和小熊一同寻找朋友”,使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互动形式方面,增添角色互动(例如与游戏角色交谈、拥抱)、场景互动(比如点击花朵花朵会绽放、拖拽雨滴就会下雨),增强幼儿的参与体验。
(三)生活化原则
游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挑选幼儿熟知的场景、事物作为游戏主题,例如“家庭厨房”“幼儿园教室”“公园嬉戏”等。比如,在“整理房间”的游戏中,让幼儿辅助游戏角色整理玩具、书籍、衣物,这既贴合幼儿的生活场景,又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内容设计能够让幼儿迅速融入游戏,降低认知难度,提高学习成效。
三、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多媒体互动游戏实践案例
为验证上述设计原则的有效性,笔者所在团队以大班幼儿为对象,设计了“小熊的快乐农场”多媒体互动游戏,并在某幼儿园大班进行为期 1 个月的实践应用,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一)游戏设计背景与目标
5 - 6 岁的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开始对“农场”“动植物生长”等主题萌生兴趣,同时需要发展逻辑思维、分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小熊的快乐农场”游戏以“帮助小熊打理农场”作为主题,设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为认识农场中的常见动植物(诸如奶牛、小鸡、小麦、玉米),知晓动植物的生长历程;能力目标是通过分类、配对、排序等互动环节,发展逻辑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体验帮助他人的愉悦,培育爱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游戏过程与界面设计
游戏涵盖“农场播种”“动物喂养”“收获分享”这三个场景。每个场景的规划均贴合幼儿的认知特性。就“农场播种”场景而言,其界面是以绿色农田作为背景,呈现出小麦、玉米、胡萝卜这三种种子的卡通模样。幼儿借助“点击种子,而后拖拽至农田”这样的操作来达成播种行为。完成播种之后,会通过动画形式展现种子从发芽、长叶直至成熟的整个过程(比如小麦从翠绿的幼苗渐渐转变为金黄的麦穗),并且还搭配着语音讲解,像是“小种子吸收了水分、接受了阳光照射,就慢慢长大了”,如此助力幼儿能够更为直观地知晓植物的生长历程。在“动物喂养”场景里,会出现奶牛、小鸡、小羊这三种动物,每一种动物旁边都会标明它所喜爱的食物(例如奶牛钟情于青草,小鸡偏爱米粒)。幼儿需要从场景下方设置的“食物篮”当中挑选与之对应的食物,再拖拽到动物旁边,以此完成喂养动作。要是喂养操作正确,动物便会做出愉悦的动作(比如奶牛摆动尾巴、小鸡点头),同时还会发出“谢谢你”这样的音效;要是喂养错误,就会出现类似“再尝试一下,我喜欢的可是青草哦”这般的提示,以此引导幼儿修正错误,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游戏进程当中 [2]。
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多媒体互动游戏,通过直观、有趣、生活化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游戏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始终以幼儿为中心,结合实践反馈不断优化游戏内容和界面,提升游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毛草 . 基于多媒体的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实践探索 [J]. 试题与研究 , 2023(28):124-126.
[2] 朱奕婷 .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的有效策略 [J].家长 , 2024(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