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跨学科综合实践力研究
师瑗
陕西省榆林中学 陕西榆林 719000
引言:在教育变革持续深入的进程中,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革新性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摒弃过往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兼顾学生个体成长需求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教育者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积极探索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路径。这种教学转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并培养其灵活运用所学的能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指引,物理教师正着力于发展学生的物理认知与应用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探究实践与沟通技巧,以及学习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综合素养。通过实施跨学科实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认知世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促使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内化吸收与外在转化。
一、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跨学科教学的价值体现
(一)符合当代教育革新的根本诉求
当代教育变革聚焦于核心素养培育,致力于突破学科界限,打造综合性育人框架。中学物理跨学科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响应。从认识论角度而言,各领域知识原本就存在内在关联,过往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容易造成认知局限,而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间的深层联系,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这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 " 科学探究精神 " 和 " 批判性思维 " 等要素高度契合。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提升,教育重心正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综合能力培养。物理学科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教育评估体系的革新开辟了路径,促使评价标准向全面素质考察转变,从而完善教育体系。
(二)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整体性发展
从认知发展的视角分析,学习活动本质上是知识体系持续优化与重构的动态历程。高中物理学科因其高度抽象化和严密逻辑性的特质,若仅采用单科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认知局限于特定领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引入跨学科教育策略可以为学习者创造更丰富的认知环境,通过建立物理学概念与其他学科基本原理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发展出更具整合性和递进性的知识体系。在跨学科整合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运用物理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来统整不同学科的知识模块,这种认知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神经突触产生新的连接模式,从而提升知识迁移与应用的适应能力。此外,跨学科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使其主动探究各学科知识间的深层联系,把握知识体系的构建规律,最终增强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整体性认知框架的建立,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本质理解,更能为其处理现实情境中的复杂认知挑战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1】。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突出问题意识导向,注重思维转化能力培养
培养质疑精神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起点,在高中物理课程规划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关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此,教学方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切入点,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改进。在具体实施环节,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整合多学科素材来构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链,以此引导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分析实际难题,将理论知识与个人见解、生活阅历及学习积累相结合,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2】。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应立足现实场景,有机融入语文、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领域的知识要素,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切实感受学科交叉的实践价值。同时,问题设置需具备足够的思维延展性和难度梯度,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路,对基础概念和原理展开深度剖析。
(二)拓展教学素材库,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应当系统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实验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构建多层次的学习支持体系。通过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视角分析物理现象,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概念理解。资源建设需注重典型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保留经典物理案例的教学价值,又及时纳入前沿科技应用实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协作研讨、实证检验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网络【3】。
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构成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系统性地收集并整合各类跨学科素材,包括实验设备、科研论文、科普影像资料、网络教学资源等,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原理,同时培养其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实施跨学科实践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字化互动平台,为学生打造更为直观、高效的学习途径【4】。以 " 万有引力定律 "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机整合地理天文知识与数学方法,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首先通过数字平台展示太阳系行星运行的三维模拟,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天体间引力作用对轨道形成的影响,从而建立直观认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推导万有引力公式,通过具体计算不同天体间的引力数值,深化对定律的理解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后期可补充相关天文科普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理解学科间的内在关联,最终提升科学探究的综合素养。
结论:总体而言,在新课程标准框架下,构建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物理教学革新的关键路径。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把握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核心要义,持续探索并优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通过设计创新的物理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主题探究,同时整合多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和反思提升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更能培养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跨学科综合实践力研究 [J]. 数理天地( 高中版 ),2025(2):133-135.
[2] 陈亚芬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2025(5):137-140.
[3] 阳琼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5(3):097-100.
[4] 王 素 萍 . 新 课 标 背 景 下 初 中 学 科 融 合 教 学 研 究 [J]. 求 知 导刊 ,2025(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