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议题式教学内容的精准选择与重构方法
任维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843000
引言: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突破单一知识灌输模式,推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与探究,成为一线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议题式教学因其强调问题导向与综合实践,展现出独特优势。内容选择与重构的科学性,不仅决定课堂价值实现的深度,也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高考评价体系下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实践导向
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凸显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刻内涵。传统教学中过度强调知识点的系统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培养。议题式教学的引入,正是回应了高考新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紧密围绕时代背景、社会热点以及学科前沿议题展开,学生不仅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在多元化的探究过程中实现价值观塑造、思维方式转变和能力的整体提升。这种转向,既符合教育评价的新理念,也回应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在价值定位方面,议题式教学注重在“立德”与“树人”中寻求平衡,强调知识传授与素养养成的有机结合。高考不再单纯考查记忆与技能,而是更加重视知识迁移、综合应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议题的设置往往源自社会生活和真实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路径。这一定位使课堂超越了单纯的应试功能,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深层次教育。
在实践导向上,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应兼顾教学目标、学情特征与高考评价标准的契合度。教师需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下,科学筛选具有时代性、学科性与教育价值的议题,并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作交流与多角度思辨,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与知识建构。同时,还需重视过程性评价与高考命题要求的衔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形成应对高考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储备。只有在价值与实践双重导向下,议题式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
二、议题式教学内容的精准选择原则与实现路径
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依赖于内容的精准选择。高考评价体系强调能力立意与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议题内容必须与学科核心目标高度契合。精准选择不仅意味着知识点的准确对接,更包含价值导向的合理把握和社会热点的科学融入。只有选择那些既能体现学科逻辑,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发挥议题的育人功能。
在选择原则上,需要坚持学科性、时代性和育人性相统一。学科性要求议题内容能够体现学科知识的核心要素,保证学习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时代性要求议题紧贴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关注现实中理解学科的应用价值;育人性则强调议题能够促进价值观引导与人格养成,使课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域。这些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议题内容选择的科学框架。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注重学习的层次性与挑战性,使议题既有助于落实高考评价要求,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整体素养,真正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路径上,教师需立足高考命题规律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具体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考试说明与真题,明确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契合关系,同时结合学科前沿成果与社会现实案例,形成具有挑战性与开放性的议题。教学中应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与拓展资源,使议题既不偏离课程标准,又能超越单一知识点的局限,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的统一。此外,还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整,及时根据课堂反馈优化议题设计,增强学习活动的互动性与生成性,让学生在持续探究中真正形成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
三、议题式教学内容的重构策略与课堂应用成效
议题式教学不仅需要精准的选择,更强调内容的科学重构。传统教材内容往往以知识点线性展开,缺乏整体性与问题导向,难以满足高考评价体系下对综合能力的要求。重构的过程应以议题为核心,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围绕真实问题展开的学习单元,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网络。通过情境化、任务化和探究化的设计,重构后的内容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辨性。
在具体策略上,首先要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将社会热点、科学前沿或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其次,要突出问题导向,将知识转化为需要解决的问题链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次,要重视跨学科整合,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框架。最后,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与展示中不断反思与完善,以此保证重构的有效落实。
从应用成效来看,议题式教学的重构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核心素养。学生在真实问题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度明显增强,课堂氛围更具互动性和探究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学科概念的理解,还能在迁移运用中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构后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高考的命题取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应试与素养双重提升的良性循环。这种成效表明,议题式教学的重构不仅是一种课堂改革尝试,更是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重要路径。
结语:
高考评价体系的转型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价值导向,议题式教学在内容选择与重构上的探索,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提供了有效路径。精准的议题选择凸显学科价值,科学的内容重构强化问题导向,课堂实践则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统一。通过价值定位、原则提炼与策略落实,议题式教学不仅契合高考要求,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教育改革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 . 议题式教学在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DOI:10.27048/d.cnki.ggzsu.2024.000072.
[2] 周小群 . 新高考背景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4215.
[3] 陈 恩 峰 . 新 高 考 下 高 中 政 治 议 题 式 教 学 的 实 施 [J]. 高考 ,2025,(0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