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 互联网 +" 背景下高中政治时政热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策略

作者

罗秀芳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843000

引言:

当代高中生成长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深刻改变其认知方式与生活习惯。政治学科肩负着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运行、形成价值认同的重要任务。若能把握“互联网+”的优势,将时政热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与现实感,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这种教学路径既回应了时代发展需求,也为培养具有思辨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新机遇

“互联网 +”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伴随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智能平台的广泛运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学生获取时政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互联网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还为政治学习注入了多样化的资源与鲜活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新闻平台、微博话题、短视频评论等形式迅速了解社会焦点,从而在课堂上带着问题与思考参与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灌输的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观点碰撞的开放空间。

“互联网 +”让时政热点的教学转化更为高效。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筛选具有代表性和教育价值的热点事件,将复杂的社会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理解的案例。例如,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变化进行分析,社会公共议题则能通过网络舆论的多角度呈现引发思辨。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数据化材料,抽象的政治概念被赋予鲜活的现实语境,增强了学生的认知直观性和参与感。热点与教材的有机融合,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与现实,也使学生在亲身感知与思考中加深对政治规律的理解。

“互联网 推动了生活经验与政治学习的深度联结。学生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而互联网记录和传播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将个人体验与国家发展、社会议题联系起来,不仅能提升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公共意识与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从个人生活出发理解社会大局的能力,学会以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并在探讨中培养批判精神与价值认同。由此可见,“互联网 +”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不再是抽象理论的单一灌输,而是生活与时政的交汇点,是培养青年公民素养的重要平台。

二、时政热点融入课堂的有效路径

时政热点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是高中政治课堂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教学,首先要注重精选素材,确保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热点问题繁多而复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贴近生活、价值导向积极的案例。例如,国家在经济、社会、教育领域的新举措,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讨论的切入点。素材的合理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抽象理论时找到现实依据,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此基础上,课堂实施应注重方法创新,突出互动与参与。传统的讲授方式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利用小组合作、情境模拟、辩论探究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独立的见解。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查找资料、发表观点,不仅能增强课堂的开放性,还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合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将课堂延伸至线上,如布置“热点追踪”任务或组织网络研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更进一步,时政热点的融入要注重价值引领,强化育人功能。政治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渠道。通过热点问题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多元观点中辨别是非,在复杂现象中把握本质,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讨论社会公平或环境治理等问题时,不仅要关注现象本身,还应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背后的价值意图,引导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和公共精神。通过这样的过程,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养成的统一,真正发挥时政热点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三、生活经验与政治学习的深度联结

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理解政治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资源。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元素,从校园管理到社会服务,从家庭责任到公共规则,这些具体而熟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政治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将他们的亲身体验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有效降低政治学科的抽象性,让学生在理解中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生活经验的运用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政治素材,还应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经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例如,学校的选举活动可以引入民主与法治的讨论,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引出公民责任的理解,网络舆论现象则能延伸到价值判断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样的转换,学生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步过渡到对宏观政治的理解,提升从生活走向理论的能力。生活经验由此成为课堂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增强了教学的贴近性和实践性。

生活经验与政治学习的深度联结不仅是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育人目标的体现。学生通过反思自身经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个体与社会、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这种基于体验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内化政治认知,形成理性思考与价值判断的习惯。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参与公共讨论、表达观点,如果缺乏理论引导与价值支撑,容易被片面化的舆论所影响。将生活经验与政治学习深度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保持理性,逐渐成长为具有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

结语:

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时政热点与生活经验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还能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政治规律。通过互动探究与价值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与责任意识。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知识掌握,更是青年政治素养与公民精神的培育,从而实现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郭孔琪 . 农村高中政治课运用时政开展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1.DOI:10.27684/d.cnki.gxndx.2021.001230.

[2] 万清 .“互联网 +,,, 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研究 [D]. 广州大学 ,2022.DOI:10.27040/d.cnki.ggzdu.2022.000702.

[3] 王艳茹 .“互联网 +,,, 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时政教育路径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23,25(11):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