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究课程思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与案例分析

作者

余章莉

重庆市长寿葛兰中学校 重庆市长寿 401220

一、课程思政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初中历史教学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思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如爱国主义、革命精神、民族团结、文化自信等。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元素,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生动讲解,给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设计情境教学活动

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怀与担当,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教学

将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这些手段更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三、课程思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以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我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设计,供参考:

(一)案例1 :爱国主义教育——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

思政元素:民族危机意识、爱国情怀、历史使命感

情境设计:

1. 角色扮演:分组模拟“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与“致远号”官兵的抉择,讨论“为何明知寡不敌众仍选择冲锋?”

2. 对比分析:对比《马关条约》与当今中国海军发展(如山东舰航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论述,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训如何转化为今日奋斗动力”。

3. 延伸实践:布置课后作业“写给邓世昌的一封信”,表达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二)案例2 :文化自信——七年级《百家争鸣》

思政元素: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认同

活动设计:

1. 辩论赛:以“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为题,结合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实例展开辩论。

2. 创意作业:设计“诸子百家朋友圈”——用现代社交媒体形式展示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并评论“如何用古人智慧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3. 实地研学:参观本地文化馆,寻找家乡非遗项目(如方言、手工艺)与诸子思想的关联。

(三)案例3 :民族团结——八年级《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政元素:民族平等、共同体意识

教学策略:

1. 数据对比:展示北魏时期鲜卑族汉化政策与今日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讨论“如何理解‘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

2. 情境模拟:组织“民族文化交流会”,学生分组扮演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代表,分享本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如藏族医学、维吾尔族歌舞)。

3. 时政链接:结合“新疆棉花事件”,分析西方炒作民族问题的历史根源,强调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

(四)- 案例4 :唯物史观——九年级《工业革命》

思政元素:科技强国、生态文明

创新教法:

1. 虚拟实验:使用“碳排放计算器”模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与当代中国的工业数据,讨论“为什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

2. 项目式学习:分组调研“从瓦特蒸汽机到华为 5G”,制作时间轴海报,标注中国科技突破点,感悟“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3. 思辨讨论:设问“如果爱迪生来到现代中国,他会对哪些科技发展最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前沿。

(五)案例5 :革命传统教育——八年级《红军长征》

思政元素:艰苦奋斗精神、理想信念

沉浸式体验:

1. 地图研学:用 AR 地图 APP 标注长征路线,计算每日行军里程,对比学生日常运动量。

2. 物资对比:展示红军皮带、草鞋与现代登山装备,讨论“物质条件与精神力量的关系”。

3. 红歌新创:改编《十送红军》歌词,加入“乡村振兴”、“航天精神”等新时代元素。

(六)案例6 :法治教育——七年级《商鞅变法》

思政元素:法治观念、改革精神

跨学科融合:

1. 模拟法庭:审理“太子犯法是否应受罚”案件,联系当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热点。

2. 制度对比:制作表格对比商鞅“军功爵制”与现行“宪法法律体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历史传承。

3. 社会实践:组织参观本地法院,采访法官对“徙木立信”典故的看法。这些案例均来自实际教学实践,可根据学情调整难度,关键要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自然生成价值认同。

四、课程思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我发现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历史教学的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计情境教学活动、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教学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2] 赵亚夫.《历史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路径》[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5)

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课题 核心素养视阈下课程思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探究 课题批准号2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