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3 级列控系统在CRH2A 型动车组上的适配性改进与性能测试
陆佳
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快速扩展,动车组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本文旨在为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为提高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控制精度提供实践依据。
一、CTCS-3 级列控系统概述
(一)系统组成与功能
CTCS-3 级列控系统是我国高速铁路自主研发的重要列控技术体系,核心功能包括列车自动运行控制、速度监测、信号接收及故障报警。系统由车载子系统、地面控制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组成:车载子系统负责运行数据采集和指令执行,地面控制子系统负责速度和信号指令发送,通信子系统保证车地信息实时传输和稳定性。系统可实现列车间自动保持安全距离、速度限制执行及紧急制动下发,并具备信息冗余和多级监控机制,提高故障检测和运行安全能力。
(二)CRH2A 型动车组特点
CRH2A 型动车组采用电力驱动和轻量化车体设计,具备高运行速度及加减速性能。其车体结构紧凑,信号接口及控制逻辑与列控系统存在差异,尤其在制动系统、电力控制和数据采集模块方面,对列控系统适配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高速运行、弯道、坡度及多车编组环境对通信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提出严格要求,因此适配改进对确保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三)适配性改进必要性
实际应用中,CTCS-3 级系统在 CRH2A 型动车组上存在信号通信延迟、指令响应滞后及接口兼容性问题,如不改进,可能影响运行精度并增加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软硬件兼容、信号通信及故障处理进行优化,以提升列控系统性能和运行安全,为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二、CTCS-3 级系统适配性改进方案
(一)硬件接口优化
针对 CRH2A 型动车组信号采集模块与列控系统通信接口不兼容问题,对接口硬件进行了改造,包括接口标准统一、信号隔离设计及冗余电路配置。优化后,车载列控系统能够更稳定地采集速度、制动及定位数据,减少数据丢包率,提高实时性和可靠性。实验显示,信号采集延迟平均缩短约 15% ,为控制精度提升提供保障。
(二)控制算法改进
结合动车组加减速特性和制动响应,对速度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包括速度曲线拟合、加速度限制修正及制动曲线预测,并引入自适应反馈机制。改进后的算法可根据实时车速、轨道坡度及列车间距动态调整控制指令,在高速运行和制动过程中表现出更高平滑性和准确性,速度控制误差降低约 10% ,显著提升运行安全性。
(三)故障诊断机制完善
针对通信、传感器及控制故障,建立多级诊断机制,包括实时故障检测、历史数据分析和预警策略。系统可在故障初期及时发出预警并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实车测试显示,故障响应时间从约1.2 秒缩短至0.6 秒,大幅提升列车安全保障能力。
三、性能测试方法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室仿真测试
实验室仿真结合 CRH2A 型动车组运行模型与 CTCS-3 级列控系统仿真平台,模拟不同运行环境和速度条件下系统响应,测试内容包括信号接收延迟、控制
指令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及故障处理效率。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系统在通信稳定性、控制精度及故障处理效率方面均优于原系统,尤其在高速和复杂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
(二)实车测试
实车测试在高速铁路试验线路上进行,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系统性能,验证仿真结果可靠性。测试指标包括制动响应、速度控制曲线、车间距保持及故障响应等。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在实车条件下能精确执行控制指令,速度控制误差和响应延迟明显减少,通信稳定性良好,确保列车高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与评价
综合分析仿真与实车测试数据表明,适配性改进在接口优化、控制算法和故障诊断方面效果显著。优化后系统在信号采集延迟、速度控制精度及故障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上均优于原系统,适配性和运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为CRH2A 型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四、适配性改进的工程应用与推广
(一)应用推广价值
CTCS-3 级列控系统在 CRH2A 型动车组上的适配性改进为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优化提供了实践经验。改进措施不仅提升了系统性能,也为其他动车组型号的适配提供了技术参考。工程应用证明,通过系统优化,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推动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在更多车型上的推广和应用。
(二)工程应用建议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结合动车组型号特性和运行线路条件,实施针对性改进和优化。同时,建立完整的测试验证流程,包括实验室仿真、实车验证及运行数据分析,确保系统在不同环境和运行状态下均能保持稳定和可靠。建议在推广过程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运维人员对列控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确保系统优化效果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
CTCS-3 级列控系统在 CRH2A 型动车组上的适配性改进研究表明,通过接口优化、控制算法改进和故障诊断机制完善,系统性能得到全面提升。未来,应进一步结合智能化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实现列控系统的实时优化和自适应控制,提高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韩 宇 .CTCS-3 级 列 控 系 统 等 级 转 换 失 败 原 因 分 析 及 解 决措 施 [J]. 铁 道 通 信 信 号 ,2023,59(10):86-90.DOI:10.13879/j.issn.1000-7458.2023-10.22095.
[2] 岳朝鹏 , 赵丽 . 解析 TB/T 3581—2022《CTCS-3 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J]. 铁道技术监督 ,2023,51(09):4-7+18.
[3] 林经源 . 基于危险分析驱动的 CTCS-3 级列控复合测试场景构建方法研究 [D]. 兰州交通大学 ,2023.DOI:10.27205/d.cnki.gltec.2023.0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