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复兴号动车组牵引系统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协同控制机制研究

作者

刘名

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复兴号动车组以其高速、安全与节能优势成为运营主力。本文以复兴号动车组为研究对象,构建牵引系统与运行控制系统的耦合模型,分析协同机制,提出基于自适应和多目标优化的协同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其在能量管理、速度控制与安全保障方面的效果,为高速动车组智能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一、复兴号动车组牵引系统分析

(一)牵引系统结构与功能

复兴号动车组牵引系统主要由牵引变流器、电动机及控制单元组成。牵引变流器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可调直流或交流,供电给牵引电动机,实现对列车速度和转矩的控制。电动机为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具备高效能量转化与再生制动能力。控制单元负责牵引系统状态监测、功率分配及保护逻辑,实现动态调节和异常处理。系统设计具备高冗余性与容错能力,在单点器件故障时仍能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牵引系统在列车加速、匀速运行及回馈制动过程中表现出强非线性和时变特性,为协同控制提出了高要求。

(二)牵引系统动态特性建模

为实现协同控制,需要建立牵引系统动态模型。模型包括直流母线电压、电机转速、牵引力及列车加速度等状态变量,通过状态空间方法描述系统响应与输入输出关系。模型考虑牵引电机非线性特性、电网扰动及负载变化,对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优化提供基础。仿真验证表明,动态模型能准确反映牵引系统在不同负载和运行速度下的性能,为协同控制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三)牵引系统故障与能量管理挑战

牵引系统在高速运行中面临器件老化、控制偏差及能量分配不均等问题,可能导致动力输出波动、再生制动效率降低及列车加速性能下降。能量回馈系统需要根据列车运行状态和线路坡度实时调节制动功率,实现能量最大化回馈。牵引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增加了协同控制的复杂性,需要设计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控制策略。

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分析

(一)运行控制系统功能概述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以列车运行计划和轨道信号为基础,实现速度控制、制动管理及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包括自动驾驶模块、制动控制模块及安全监测模块,能够根据路线信息、前车间隔及速度限制,生成实时速度曲线并调整牵引力与制动力。运行控制系统在速度精度、制动响应和能量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协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二)运行控制系统动态模型

建立运行控制系统模型时,考虑列车质量、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及牵引力作用,构建列车纵向动力学方程。通过模型仿真可以分析不同运行策略下列车速度响应、加速度变化及制动距离。模型为牵引系统与运行控制系统协同设计提供了数学基础,便于实现能量最优分配和速度控制精度提升。

(三)制动协调与能量回馈策略

列车制动过程中,运行控制系统需与牵引系统协同调节制动力分配,确保制动平稳且实现能量回馈。通过实时计算制动力与牵引力比例,可在不同工况下平衡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能量回馈策略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两系统信息共享与快速响应能力,是协同控制的关键环节。

三、协同控制机制设计

(一)协同控制架构

本文设计的协同控制机制包括信息交互层、控制决策层及执行层。信息交互层实现牵引系统状态、电机参数及运行控制指令的实时共享;控制决策层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综合考虑列车速度、牵引力、制动力及能量回馈效率,生

成协同控制策略;执行层将决策信号转化为牵引变流器输出及制动器调节,实现系统同步响应。架构设计保证了牵引系统与运行控制系统在动态工况下的高效耦合。

(二)自适应控制策略

针对运行环境变化及牵引系统非线性特性,本文提出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实时调整控制增益和 PWM 输出,实现牵引力与制动力的动态平衡。控制器能够在列车加速、减速及紧急制动工况下保持速度精度,并减少能量损失。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策略有效提升了列车运行稳定性和舒适性。

(三)多目标优化方法

为兼顾能耗、速度精度及安全性,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协同控制策略进行设计。优化目标包括列车运行时间、牵引系统功率消耗及制动安全裕度,约束条件涵盖列车速度限制、轨道坡度及牵引系统功率极限。优化结果为运行控制与牵引系统提供协同决策依据,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平衡。

四、仿真与应用验证

(一)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基于 MATLAB/Simulink 平台,建立复兴号动车组牵引系统与运行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模型参数包括列车质量、牵引电机特性、线路坡度及空气阻力系数,仿真场景涵盖加速、匀速、坡道行驶及紧急制动等典型工况。仿真结果用于评估协同控制策略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效果。

(二)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表明,协同控制策略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牵引力与制动力的协调分配,保证列车速度曲线与预定计划匹配,同时能量回馈效率明显提升。加速和减速过程中速度波动得到抑制,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缩短,系统响应稳定,验证了协同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五、结语

本文对复兴号动车组牵引系统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协同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牵引系统与运行控制系统的动态建模,结合自适应控制与多目标优化方法,实现了两系统在速度控制、制动协调及能量回馈方面的高效耦合。仿真结果显示,协同控制策略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均能保持列车稳定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保障行车安全。研究为高速动车组智能化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未来列车自动化、节能化及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哲瑞 , 徐小明 , 余俊 . 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动车组牵引系统接触器寿命预测研究 [J]. 铁道机车车辆 ,2023,43(06):37-44.

[2] 尹楠方 , 张健穹 , 李相强 , 等 . 动车组牵引系统传导干扰电流监测探头的设计 [J]. 电气自动化 ,2023,45(05):92-95+102.

[3] 赵志龙 , 齐金平 .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分析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3,3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