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殷胜莉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 江苏溧阳 213300
引言
2022 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要求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感知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然而,当前部分初中物理教学仍以抽象理论阐述与公式推导为核心,未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如“力的测量”未用“弹簧测力计测书包重量”等实例),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生活处处有物理”的认知,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均受影响。本文拟从生活化视角切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内涵与价值、现实困境及实践策略,解决教学中“脱离生活”的问题,推动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相互转化,提升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用物理改善生活”的社会责任感与科学探究能力。
一、生活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一)生活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内涵界定
生活化视角的核心是回归生活世界,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结。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以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为学段特征,以“从现象归纳规律、用规律解释现象”为学科逻辑[2]。在此背景下,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场景、自然现象及学生亲身经历深度融合,遵循“从生活中来——提炼物理规律——到生活中去”的教学逻辑,实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相互转化,让物理学习扎根于生活土壤 [3]。
(二)生活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价值阐释
其一,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陌生的抽象知识易产生距离感,生活化教学通过引入“冰箱门的磁吸原理”“汽车轮胎的摩擦力作用”等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物理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问题,降低了物理的“抽象性”。其二,促进知识理解。抽象概念需要具象载体支撑,让抽象规律变得可触摸,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物理知识”的转化,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缺失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验
当前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以抽象的理论阐述与公式推导为核心,如“压强”概念仅被定义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未结合“穿高跟鞋踩沙陷得深”“书包带做宽减压”等学生日常可见的生活实例,导致抽象概念与生活经验脱节,无法形成“生活中有物理”的认知。
(二)教学方法忽视生活情境创设
多数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题导入环节很少引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场景,如讲解“浮力”时,未用“鸡蛋浮在盐水中”“木块漂浮在水面”等学生可自主操作的家庭小实验引发兴趣,而是直接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与推导;互动环节多为“背诵公式”“解答理论题”等形式,缺乏“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探究活动,导致学生参与度低。
(三)评价体系缺乏生活化导向
当前初中物理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考试内容以理论记忆与公式应用为主,很少涉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法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方式单一,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生活应用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形成“重解题、轻应用”的学习导向,忽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甚至认为“物理只是考试的科目”。
三、生活化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一方面,教师应主动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将家庭中的电器、厨房中的现象、校园中的运动等融入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中抽象的理论阐述,让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结;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这些素材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在分享中体会“生活处处有物理”,推动教学内容从“教材文本”向“生活文本”延伸。
(二)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生活应用”的教学模式,如讲解“浮力”时,以“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如何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等生活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热气球的上升原因”;其次,在讲解“电路”时,用“家庭电路的连接”“手电筒的构造”等情境,让学生动手组装简单电路,在操作中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的方向”等概念,帮助学生将抽象规律与具体生活场景联系起来。
构建生活化评价,促进能力提升
其一,调整评价内容,增加生活应用类题目,如“为家庭设计一个节能方案”“测量家用电器的耗电量”“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二,丰富评价方式,采用“笔试 + 实践操作 + 过程记录”的综合评价,如要求学生完成“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实践任务,记录设计思路、操作过程、改进措施,全面反映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三,建立多元评价主体,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如让家长记录学生“家庭节能方案”的实施情况、“测量家用电器功率”的操作过程,通过家长的反馈推动学生从“课堂学习”向“生活应用”转型,强化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
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其核心是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结。通过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生活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可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内容脱离生活、方法忽视情境、评价缺乏导向”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提升应用能力,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闫猛 , 李敏 , 张丽颖 . 基于核心素养长链条培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S1):53-56.
[2] 邵光华, 蒲艺航.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 课程. 教材 . 教法 ,2024,44(12):94-101.
[3] 张忠诚 . 基于真实语境中问题解决的实用性文本写作教学路径 [J]. 语文建设 ,2024,(2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