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

温思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514000

摘要:目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观察组(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41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评价心理状态(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39.04±4.09)分]、SDS评分[(44.87±5.23)分]比对照组[(40.39±4.73)分,(45.24±5.62)分]更低,P<0.05。评价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的依从性,观察组(97.56%)比对照组(78.05%)高,P<0.05。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12%)比对照组(75.61%)高,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让患者更加安全、舒适的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CT增强扫描;护理效果

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应该对各类干扰因素进行有效防控。在CT增强扫描检查的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的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检查操作的高效、顺利进行[1]。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的常规护理,检查前侧重于病史评估,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于检查中监测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各类异常情况,检查后加强对穿刺部位防护。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则是更加关注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时的感受,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能够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并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工作,更好的保障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

检查前,向患者说明CT增强扫描的目的,详细介绍整个操作检查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询问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要求患者停用影响造影剂代谢的药物。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按流程进行穿刺、注射造影剂等操作,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并持续进行体征监测。检查患者的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确认无误后进行检查。完成检查后,留观30min,,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2观察组(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

(1)检查前:向患者介绍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强调检查前的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在检查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对于自身感受的表述以及准备阶段的行为表现做出判断。患者表现出紧张、焦虑时,及时与之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着重强调CT增强扫描检查的安全性。在候诊区域,将温度、湿度调节至适宜范围,提供舒适的座椅。优化检查流程,缩短等待时间,避免患者产生烦躁情绪。

(2)检查时:将患者调整为舒适的体位,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营造轻松氛围,患者能够以放松的状态接受检查。建议患者家属陪伴患者接受检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检查后:介绍CT增强扫描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解释、说明原因,并在防治、应对不良反应方面进行指导。及时告知检查结果,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2结果

2.1两组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的心理状态

2.2两组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的依从性

2.3两组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讨论

在疾病的筛查、诊断中,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受检部位的CT图像,确认有无病变组织[3]。CT增强扫描技术的运用,能够利用对比剂,更加清晰的显示病变组织,并与健康组织进行准确的鉴别、区分,可以获取更为完整、丰富的诊断信息[4]。实施CT增强扫描检查期间,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稳定情绪和调整心态的作用,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各项检查工作,可以减少干扰因素,获取高质量的CT图像,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5]。

综上所述,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可以让患者更加安全、舒适的接受检查,并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迟华群,姜学青,王飞飞.心理护理对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探讨[J].心理月刊,2022,17(04):187-189.

[2]龙艳芬.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干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4,10(18):178-180.

[3]杨洁.规范化健康宣教在胫骨骨折患者CT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4,33(S1):92-95.

[4]任然,王杰,吴永霞.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08):133-135.

[5]张海英,常建滨,杨耀华,等.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贵州医药,2021,45(07):117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