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薛杰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托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质量
数字化资源引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其资源内容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动态更新,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拓展了教学活动方向,可以帮助教师牢牢抓住学生兴趣点,增强课堂参与性。与此同时,其智能分析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开展定制化的学习路径设计。[1] 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引入还能够扎实推进教学评价活动的有效展开,依托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增进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公平性、有效性。
(二)促进校企合作
在产教融合育人格局构建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助于校企协同的推进,能够进一步实现行业标准建设与课程教育内容的无缝衔接,甚至一些企业案例完全可以借助数字化建设引入到课程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托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当前阶段,产教融合建设方面缺乏相应的校企合作机制,在二者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容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专业建设的问题,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合作形式较为单一,长期规划方面较为缺乏。同时一部分企业的优质资源在引入教学过程中,会由于教师或校方的考虑出现变化,影响整体的资源运用效果。除此之外在政策支持方面,虽然由国家指导,但在地方方面仍然需要相应的合作专项政策来补足。
(二)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
托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引入了数字化教学内容,但数字化资源与课程之间的联系结合存在一定间隙。这是当前阶段大部分院校开展数字化建设都会遇到的难题,一方面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处于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过渡带,容易出现该类问题;另一方面,这也与校方资源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利用企业数字化资源相关。如此一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速度会有所迟缓,相应的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引进也会出现迟滞,缺乏行业前沿知识引领,便很容易导致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需求出现脱节。
(三)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
在上述问题之外,开展数字化活动最基础的是需要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但从当前的托育专业数字化教学活动来看,部分教师数字化教学意识薄弱,更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开展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也存在覆盖面较窄、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如此一来,教师自身的数字化素养不足,又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其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便会实践应用难以保证效果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托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一)校企协同开发资源
高职院校托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不能仅靠院校自身闭门造车,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协同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院校与企业需要明确合作目标,确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大部分的托育企业机构,在其实践过程中,会有许多经典真实案例,校方可以整合企业的这类优质资源,依托数字化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推进课程内容设计,促进人才培养为托育企业机构输送更多新鲜血液,进而形成良性循环。[2]
(二)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
积极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计划建设,培养一批能教学、有技术的新时代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拔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随后形成以优带优、以老带新的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育格局,针对教师的技术研发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并依托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三)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笔者所在院校构建了省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该资源库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拥有较为全面的数字教学资源。此外,该资源库与多方高职院校、中职院校、企业合作,搭建了院校间、校企间资源共享平台。借助该平台,可以推广资源运用效果,借助示范课程建设,引导更多教师参与进来,为我国的托育服务育人工作提供更加多元的力量。
四、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需求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协同开发资源、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可建设满足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并推动专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落地生根。
五、参考文献
[1] 杨博慧 .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J]. 中阿科技论坛 ( 中英文 ),2025,(04):108-112.
[2] 沈素嫣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J]. 教师 ,2024,(06):123-125.
本文系 2024 年院级科研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托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4MYC26);2025 年度岳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托育专业学生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5Y1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