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践研究
艾振相
厦门市金安小学 361000
摘要:小学体育课外作业形式多样,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业的设计需教师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以确保每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效提升运动能力。结合学生的体能水平、兴趣爱好及发展目标,使作业既富有挑战性又具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外作业;实践策略
体育课外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在家中通过体育家庭作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在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自信心。
一、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提升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借助高效的体育课外作业,学生能在校园之外获得必要的身体活动,这不仅强化了体质,提升了免疫力,还有效促进了心理健康,减轻了情绪困扰与压力。体育活动成为了学生释放过剩精力的渠道,改善了心情状态,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与竞技精神。更为长远的是,持续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降低儿童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为学生的长期健康构筑了坚实的防线。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体育课外作业的有效实施,对小学生养成日常体育锻炼习惯大有裨益。良好的生活习惯往往源自孩童时期的培养,而体育课外作业正是将体育锻炼巧妙融入学生日常的一种途径。当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锻炼的益处,并视其为生活的一部分时,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将长久地伴随他们。例如,定期的体育活动能优化学生的睡眠质量,提升专注力与学习效率。
二、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设计趣味作业
兴趣是驱动学生探索与行动的内在动力,无兴趣则无以求知,无兴趣则无以行动。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将趣味性视为核心原则,以此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浓厚兴趣与积极认可。唯有当学生主动投身于作业之中,课外作业的引导价值方能得以充分展现,进而助力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趣味性作业恰好契合了这一特点,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是推动作业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的作业设计需细致入微,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亲子互动的体育项目,如“木头推推”游戏,让家长平躺在地面上,孩子用尽全力向前推,家长则全身用力抵抗滚动,并鼓励孩子持续努力。这样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还激发了他们对运动的兴趣与热情。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比赛项目,如篮球比赛、短跑比赛等,鼓励学生自主组队,完成课后比赛。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的运动自信得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设计亲子作业
提升小学体育课外作业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策略在于解决家长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家长在孩子体育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关联到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然而,当前部分家长对体育课外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业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和学校需加大对家长的体育教育意识培养力度。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家长传授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益处,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营造积极的体育锻炼氛围,如设立家庭体育日、举办亲子运动会等,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对体育课外作业的热情。
在设计体育课外作业时,教师应注重作业的亲子共参与性,如家庭户外徒步、亲子瑜伽等,既符合孩子的体能特点,又便于家长参与。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能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形成对体育教育的正面认知与支持态度。此外,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也至关重要。学校可利用家校联络本、微信群、家校互动软件等平台,定期分享学生在校体育课程及课外作业的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进展,并提供反馈与建议。这种沟通有助于教师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给予家长针对性的指导,使家长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体育学习。为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学校可设立“最佳体育家庭”等奖项,表彰那些积极参与和支持体育课外作业的家庭,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更多家长认识到参与孩子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三) 评价作业情况
作业评价是体育课外作业实施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评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及提供教学素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业评价的方式与结果均显得尤为关键。作业评价的主体涵盖教师、学生及家长三方,而评价类型则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首先是参与度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体育课外作业质量的重要标尺,它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兴趣以及作业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此,家长需与教师紧密合作,共同记录学生真实的运动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确保这些真实数据能够成为最终评价的有力依据。教师可以向家长发放纸质版作业完成记录单,并要求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签字确认。
其次是技术性的评价。在评估体育课外作业时,学生的体育技术表现无疑是评价的核心。教师可以依据家长在社交群内分享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与点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从技术动作的完整性、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并实时打分,将这些评价结果详细记录在学生个人评价表上,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时效性。
最后是达标性的评价。作业是否达标同样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四年级学生的跳绳作业为例,教师在审阅学生提交的作业时,需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评价。这包括关注学生跳绳前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跳绳次数是否达到100~120次,以及跳绳速度是否满足既定标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体育教育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价值愈发凸显。体育课外作业,作为学校教育的校外延伸与补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在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体育课外作业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国红.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类型及实施方法 [J].田径,2022(3):57-59.
[2]邓梓浩.基于“双减”政策下的体育家庭作业模式的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22(2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