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教育家档案的当代价值意蕴与整理探究

作者

李丽

百色学院档案室 广西百色 533000

2025 年,第41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获得过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的8 位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他们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1]

近年来,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征程上,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育战线上涌现了大批“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最美教师”“优秀教师”“教育系统模范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他们身上体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 的教育家精神。真实记录教师先进典型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业绩、体现教育家精神的档案资料统称为教育家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和宝贵的文化财富。

1. 教育家档案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1.1 教育家档案的内涵

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不仅为教育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还留下了丰富、存证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档案资源,包括: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个人信息档案资料,如工作笔记、工作日记、重要手稿、重要书信、荣誉证书、奖状、奖章等资料;记录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学术档案资料,如教案讲义、讲课课件、讲座报告、教学和学术活动音像资料等;教学科研成果档案资料,如教改报告、公开课录像、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学术专著等;新闻媒体直播、采访直接形成的纪实资料,反映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纪录片、微视频等电子声像档案资料;口试档案,包括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口述、社会各界的口碑;其他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档案资料。

1.2 教育家档案价值意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 年 )》明确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3]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等维度, 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背景下,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吃秩序推动下,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 能强化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 新的躬耕态度, 激发教师育人的智慧, 激励教师持续学习、提升能力, 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4] 教育家档案蕴含教育家精神,一份份手稿、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生动实物、丰厚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学术文献,凝结着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心血,见证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独有的的精神品质,是教育家精神的具象和具体展示,容易引起同行广大教师的情感共鸣。教育家档案成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教材,利用好教育家档案,可以把抽象、静态的教育家精神内涵转为具体、生动的具体精神形态,让广大教师从中感悟并认同,激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追求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教育家档案蕴涵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知识,挖掘教育家档案蕴含的经验,总结教育家培养规律,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教育家档案蕴含教学管理经验,梳理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轨迹,总结他们在教学改革上的理念和措施,给广大教师提供启示。教育家档案蕴含教育家精神,挖掘蕴含的思想元素,激励广大教师传承红色基因,见贤思齐,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积极作为。加强教育家档案研究和阐释,营造教育家文化氛围,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以教师节为契机,通过专题展览、编辑出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开发档案资源,以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队伍建设,以新的精神状态投入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立德树人工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2. 教育家档案的整理路径

2.1 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机制

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教育战线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做好教育家档案工作,尤为迫切和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家档案,国家尚无专门规定,目前,诸多高校还是把它归入教师业务资料进行归档管理。根据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及《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出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收集、整理、归档的目标和任务、范围、方法、要求等,完善相关呢工作机制,使得教育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执行责任。开展业务培训,掌握工作要求,规范业务流程,确保档案工作系统、科学、有序、规范。

2.2 明确收集内容,做到应收尽收

高校教育家档案包括教育家的人生经历资料、教育教学资料、科研教研活动资料、工作业绩、社会评价等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一是个人基本信息类,如学历学位证、教师资格证、职称证、继续教育证、聘书等资料;二是教育教学类,包括反映教师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课程思政改革、“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生成的原始记录载体,如教学任务书、课程纲要、教案讲义、课件设计、教学总结反思;也包括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上的记录资料。此类资料是构成教育家档案的主体,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三是教研科研类,包括主持教研科研项目、教研教改论文、获得专利、荣誉头衔、教师手稿、专著教材、优秀研究成果证明等,是教师知识成果的集中体现;四是奖励类,包括各种教学竞赛荣誉证书、牌匾、奖杯等,集中体现教育家突出的业务能力;五是党政社会类,包括党政部门表彰文件、对教育家先进事迹进行报道的文字、图画、音像等资料,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评价的口述资料等。教育家档案的内容应以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历史原貌为基本要求,根据资料形成规律和特点,拓展收集路径,线上线下结合,电子纸质并收,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构建教育家集体记忆,保存学校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2.3 制定整理标准,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明确整理业务规范标准、技术规范标准、管理规范标准。对各类资料进行价值鉴定,做好整理、分类、立卷、归档等工作,使各种有保存价值零散资料有序化、条理化,做到科学管理,便于系统地考查研究和用户快速查找。按照一人一个全宗进行整理和保管。一是以内容分类法为主、形式分类法为辅进行整理。按照个人信息类、教育教学类、教研科研类、评价奖励类和党政社会类进行整理,同时,根据同类档案中不同载体并存情况,以形式分类法为辅进行整理,即根据档案载体形态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内容分类法的补充,做到大类中有小类。对不同载体档案,按照国家档案法规标准整理。二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对大量来源网站、办公系统生成的电子档案,应当保证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运用扫描、复制、拍照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并妥善保管档案原件。把好入馆质量关,对接收的电子档案进行检测,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并对重要电子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保管。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具有共享性质的教育家档案数据库,搭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平台。教育家档案涉及到教师个人信息保密工作,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有效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5] 增强档案意识,做好教育家档案工作,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为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 [N]. 人民日报 ,2025-09-09(01).

[2] 习近平 . 论教育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4:36.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N]. 人民日报 ,2025-01-20(06).

[4] 王洪才 , 温玲子 . 教育强国建设 : 目标任务方法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5(05):138.

[5] 习近平 . 在考察浙江省档案局馆时的讲话 [J]. 浙江档案 ,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