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教育领域人事电子档案的安全风险及隐私保护策略分析

作者

谯乾勋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人事档案中心 重庆万州 404000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能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人事电子档案是记录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载体,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专业职称等方面的数据,对于教育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人事电子档案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包括存储便捷、查询高效、共享性强等。但在新时代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档案的背景下,凸显出一些安全风险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果出现档案信息泄露或者篡改等安全问题,会对教育工作者造成严重伤害,不利于正常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因此,新时期分析教育领域人事电子档案的隐私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一、教育领域人事电子档案的安全风险

1. 物理安全风险

对于人事电子档案而言,存储设备可能面临物理破坏或丢失的风险。比如有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风险,可能损坏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也有可能人为的故意破坏,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恶意损坏等。若未能科学合理管控,很有可能带来这些物理安全风险,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2. 网络攻击威胁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恶意软件、钓鱼攻击、勒索软件等。由于不同地区网络系统防火墙的差异,可能存在有些漏洞,黑客能基于这些漏洞入侵档案管理系统,窃取一些敏感数据或者篡改一些关键数据。新技术运用背景下,电子档案面临多终端设备的攻击风险,防控难度持续加大[1]。

3. 技术漏洞风险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本身可能存在技术漏洞,如加密算法强度不足、系统权限设置不合理等方面。在新技术持续应用于档案管理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加持下,管理人员可以更为便捷管理档案,但也面临着新风险。比如早期的管理系统的加密算法容易被破解,存在未知的安全漏洞等。

4. 内部人员风险

内部人员风险包括故意破坏或者疏忽大意等,这些都会造成安全风险。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受到利益驱使,可能非法拷贝或删除重要的人事档案数据。一些员工若权限管理不当,可能出现越权访问、误操作等情况。比如一名普通的教师由于工作需要,被授予了档案查询权限,但由于权限设置不够细致,可能会导致其访问超过权限范围内的信息,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大。电子档案管理的人员要意识到,内部人员风险具有防范难度大、隐蔽性强的特点。

二、教育领域人事电子档案的隐私保护策略

1.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高低,直接影响隐私保护的成效。因此部门需要通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活动,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基本常识、电子档案管理操作规范、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等。培训讲师用案例讲解与组织模拟演练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2]。在过程中还要组织隐私保护宣教活动,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一些教育集团在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讲师通过创设模拟网络攻击的情境,指导管理人员体验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再讲解科学的应对方法,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实操能力。一些学校还举办人事电子档案的隐私保护宣传活动,通过组织与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推送安全提示等,普及人事电子档案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一系列活动让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更加支持相关工作。

2. 加强档案技术保护

在管理电子人事档案的过程中,管理部门还要运用更为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全方位管理,才能更好保障数据隐私。通过构建完善的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抵御外部攻击。在设置防火墙的过程中,需要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阻止非法访问请求,一旦发现攻击等异常行为,需要立即阻断 [3]。

例如,管理部门通过运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为教师等教育工作者档案的数据生成一对公私钥。在传输数据中,发送方运用接收方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接收方用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确保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在存储过程中,还需要全量加密存储档案数据,防止攻击者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有效信息。同时,还可以运用数字签名技术,完整性验证档案数据,若发现数据被篡改,数字签名便失效,以此更好预防黑客攻击,让数据更为完整,更好进行隐私保护与保障数据安全。

3.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档案访问权限,结合不同教师岗位需求分配最小化的访问权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详实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并定期全量与增量备份人事电子档案数据,将其存储在异地,防止本地数据丢失。

例如,对于普通教师,仅能访问自身的档案信息、教学工作相关的部分数据。人事部门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基于授权范围访问与管理特定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审查与更新教师的访问权限,如果教师的工作岗位出现了变动或者职责调整,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访问权限。对教师档案信息进行定期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的数据中心。通过实施类似举措,能防止本地数据遭到损毁时,迅速调取异地的备份数据,便于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实施档案数据的恢复演练活动,定期检查备份数据是否可用,若不可用需要重新进行备份。

4. 建立健全法规机制

教育部门还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人事电子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要规定采集、存储、使用、共享档案数据的具体环节操作流畅,明确职能职责等。政府部门需要持续防控和处理侵犯人事电子档案隐私的行为,建立专业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实施安全检查,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例如,对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人员需要遵循《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有合理合法目的地获取数据。在数据共享中,管理部门还需要严格限制共享对象和共享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将人事电子档案数据共享给第三方。为了更好落实这些举措,教育部门可以引入外部监督,通过发挥家庭、社区等的力量,监督数据管理的各个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领域人事电子档案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做好隐私保护,通过落实以上的保护策略,能够最大可能确保数据安全,降低人事电子档案的安全风险。教育部门要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持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技术,更好提高人事电子档案的隐私保护效果,方便在人事管理中根据这些数据作出决策,可以更好促进教育数字化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汝芳 . 浅谈”大数据时代”科研档案收集归档管理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 2020(008):60.

[2] 孙鹏 .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及应急预案研究 [J]. 河北画报 , 2022(8):103-105.

[3] 韩冬云 , 黄睿 , 张乐莹 .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J]. 中国科技纵横 , 2024(18):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