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展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耕妹 易晓湘 张磊 郑磊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 101100
会展行业是连接国内外市场、促进产业交流合作的核心纽带,其功能正不断凸显。无论是大型国际展会还是特色专业展览,均在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学术交流等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与产业升级提速,会展行业持续扩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行业不仅渴求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注重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的积累。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核心是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于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展示设计课程作为高职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的职业发展。但面对教育环境的变化与产业需求的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系列问题,诸如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等,限制了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进阶。因此,依托产教融合推进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为适应行业需求、培育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一)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契合度有待提升
现在,会展行业紧跟时代创新,新兴展示材料、技术和设计理念不断涌现。但部分高职院校的展示设计课程内容未能同步更新,比如 VR、AR、全息投影等数字化展示手段已在高端会展中广泛应用,可受校内设备和教材更新限制,一些课程仍停留在传统二维设计和基础三维建模层面,仅教学生用基础软件做简单展台模型。这种滞后导致学生知识与行业需求脱节,毕业后面对先进技术理念常无所适从,需额外时间学习才能适应,影响工作融入效率。
(二)实践教学环节亟需深度产教合作
展示设计实践性极强,学生需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精髓。但实际教学中,实践环节受限制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方面,会展企业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紧密,缺乏长期稳定机制,学生难获真实项目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即便有企业参与,合作也多流于表面,如参观或简单的志愿者实践,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这使得学生课堂设计项目多基于过时或虚拟情境,与实际会展项目的复杂性(如客户个性化需求、预算限制、场地布局等)差距大,实践和创新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三)教学方法需更好激发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理论知识和设计原则,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思考空间有限。这种方式难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不利于职业素养培养。比如讲展示空间布局时,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 PPT 展示案例图片讲解方法,学生仅靠观看听讲,缺乏亲身体验,导致机械记忆理论却不会灵活运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此外,传统教学对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力不从心。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搭建基于产业需求的课程内容架构
1. 校企协同研制课程标准:学校联合会展行业前沿企业,邀请企业专家、设计师及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标准研制。围绕企业实际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保障涵盖展示空间设计、展品陈列、视觉设计、灯光音效设计等关键环节,并融入前沿理念与技术成果。
2. 构建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校方定期与企业开展沟通,实时追踪行业动态与技术应用进展,将新型展示技术、材料及案例融入教学范畴。例如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增设 VR、AR、全息投影等教学内容,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培育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3.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吸纳企业实际会展项目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案例覆盖展览会、博览会、娱乐庆典等多种类型,助力学生掌握不同项目的设计特点与要求,同时熟悉企业项目管理流程与工作方法,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二)拓展实践教学环节的产教协同模式
1. 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优质会展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厘清权责边界,搭建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实习岗位、实践项目、设备支持及师资培训由企业供给。例如,联合会展龙头企业设立工程师学院,为该校会展专业学生供给长期稳定的实岗实践机会与真实项目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 推行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依托会展企业真实项目推行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分组承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工作,在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策划、设计、制作、展示全流程任务。此举可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其实践创新水平。
3. 搭建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加大投入搭建校内实训基地,配置 VR 设备、3D 打印机、专业软件等先进设施;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真实会展项目工作场景。校内实训基地聚焦基础技能与课程项目实践,校外实践基地则用于综合实践与毕业顶岗实习,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革新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1.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讲授展示设计形式法则时结合真实项目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创意方法时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展示设计任务,通过研讨合作培育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2. 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课堂教学:邀请企业资深设计师、项目经理等担任兼职授课教师,学生可从中习得实际工作经验与行业前沿信息,明确企业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导师对会展项目及展示设计作品的指导点评,学生能够获取个性化指导建议,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开展职业素养专项培训: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讲座、团队协作训练、沟通技巧工作坊等活动。比如聘请企业 HR 做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有意识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合格员工素养。
(四)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 评价主体多维度化: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及学生自评互评构成的多元评估体系,以此保障评估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由教师进行评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与工作表现则由企业导师开展考评;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活动,可培育反思自律意识与互助学习能力。
2. 评价内容多向化:评估范畴不仅包含学业成绩,还覆盖创新素养、实践技能、团队协作素养、职业操守等维度,以避免“学业优异而实践薄弱”的现象。例如,实践技能可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评定;创新素养能借助作品展示与方案汇报展开考评;沟通协作能力则依据团队表现实施评估。
3.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模式,着重考察学习全过程。过程性评估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项目参与深度等维度;终结性评估包含期末考试、项目成果展示等环节。此外,还可结合作品展览、技能竞赛、实习报告等材料开展综合性评价。
三、结论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高职会展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深化实践教学产教合作、创新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举措,能有效解决当前教学问题,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好满足会展行业需求。同时,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协同,搭建校企共赢平台,为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设计人才支撑。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模式,不断提升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推动会展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商科教育科研“ 十四五” 规划 2025 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KJYKT-250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