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李倩楠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巩固庄中学 072550
引言
新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度重塑各行各业。学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当前,智能工具已逐步进入高中政治课堂,但一些教师对工具功能认知局限,或停留在课件展示、习题推送等浅层应用,未能释放 AI 在动态学情分析、深度思辨引导中的潜能。本文将探索如何将智能工具深度嵌入教学全流程,建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新型政治课堂生态。
一、AI 工具与高中政治课堂的融合现状
当前高中政治课堂使用的 AI 工具功能已从单一辅助转向全流程支持。DeepSeek 主要帮助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成教学资源。例如有学校用它分析学生的职业倾向,把抽象的生涯规划理论变成具体可感的指导方案。希沃白板重点提升课堂互动效果,教师通过手机投屏、实时标注和思维导图等功能,把复杂的哲学概念拆解成直观的探究步骤。智学网则实现了教学全流程覆盖,教师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学情数据,准确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漏洞,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这些工具不再只是简单的教学辅助,而是逐渐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推动力。它们让政治课教学从依赖教师经验转向依靠数据分析,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精准。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课前精准备课,让数据说话
传统备课依赖教师经验判断,而AI 工具能通过客观数据分析,将教学决策从模糊估算升级为精准定位。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利用智能系统完成学情扫描与资源适配,使教师能够像医生查看体检报告一样清晰掌握班级认知状态。以部编版《法治国家》单元为例,教师在课前通过智学网推送关于科学立法原则的预习检测,系统自动生成包含错误率分布、高频错题解析的知识热力图。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混淆了民主立法与依法立法的程序差异,少部分学生未能理解立法协商的参与主体范围。这些结构化信息帮助教师快速锁定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体现作为课堂核心议题,摒弃原本计划中泛泛而谈的立法意义讲解。当教师向 DeepSeek 输入“社区电梯加装政策争议”关键词时,工具不仅生成本地化案例文本,还自动关联《立法法》相关条款,附带人大代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的观点摘要。这些素材既保留真实社会的复杂性,又严格对应课程标准中理解立法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要求,为课堂讨论提供鲜活载体。
(二)课中双向激活,用技术搭台
优质的思政课堂不应是技术展示秀场,而需借助 AI 创设真实性、冲突性、开放性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完成价值体认。在《法治国家》教学中,教师使用 DeepSeek 生成的“AI 换脸技术诈骗案”新闻短片作为情境锚点。这段90 秒的视频包含真实案件数据、受害者访谈、法律专家分歧观点三类要素,故意保留技术中立性与立法滞后性的伦理争议。当学生陷入该惩罚开发者还是使用者的争论时,希沃白板的立法模拟系统顺势介入。这个虚拟沙盘内置宪法框架和基本法律原则,学生分组设计《AI 技术应用管理条例》时,系统会实时检测条款是否违背上位法精神,并用红黄绿三色标注风险等级。
在互动深化阶段,教师将 DeepSeek 生成的六套监管方案分发给小组辩论,要求结合视频案例论证选择依据。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指定发言代表,确保内向学生平等参与。随着讨论深入,希沃系统自动抓取数据主权、创新自由、公共利益关键词形成云图,直观呈现观点分布。这种技术赋能的思辨流程,使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决策训练,既避免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又防止陷入琐碎的技术操作。
(三)课后个性跟踪,为成长画像
传统政治课的课后环节往往止步于统一作业批改,而 AI 系统能建立个体认知发展的动态模型,使素养培育突破课堂时空限制。在《法治国家》单元结束后,智学网根据课堂练习的 132 个数据点,向不同学生推送差异化任务。对法律实施环节薄弱的学生,系统推送某地环保法规执行困境的辨析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公民的权责关系。已掌握基础的学生则收到设计校园立法听证会方案的实践任务,需要调用 DeepSeek 分析听证代表遴选标准、议事规则设计等要素。
学生每月可登录DeepSeek 生成个性化评估报告,工具会对比其在公共参与、规则意识、辩证思维等维度的进步曲线。例如某生在完成模拟政协提案活动后,系统通过分析其提案文本、讨论录音、投票记录,指出需加强政策可行性论证的改进方向,并推荐《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作为拓展阅读。这种持续性的数字画像,使核心素养培育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视化的成长轨迹。
三、实践中的关键要点与未来方向
智能工具在政治课堂的应用需把握技术介入的边界与节奏。当前实践表明,AI 辅助教学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将技术便利等同于教学创新,出现用工具炫技替代深度思考的现象。有效的智能融合应当遵循教学需求驱动技术应用原则,确保每个技术节点的设计都服务于明确的育人目标。教师除了掌握工具操作技能外,更要培养三项核心能力:解读AI 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能力,判断技术方案适切性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平衡机器效率与育人温度的课堂驾驭能力。
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动态评价体系。AI 支持的多元分析可以捕捉学生思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论证逻辑严密性、价值判断一致性等维度。这种评价方式既保留政治课特有的价值引领功能,又赋予教学反馈以科学性和发展性,为智能时代的思政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新思路。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学创新,需扎根于真实课堂场景与技术适用性的平衡。DeepSeek、希沃等工具的应用表明:当AI 从“展示道具”转向“思维伙伴”,政治课堂方能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素养生成的跃迁。未来,教师需以育人目标锚定技术航向,在数据驱动中守护政治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 印厚雨 . 人工智能辅助高中政治教学个性化路径探索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5(15):47-52.
[2] 李迎晨 . 人工智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河南 :河南大学 ,2023.
[3] 蔡顺英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策略 [J]. 高考 ,2025(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