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误译现象在英语图书编辑实践中的对策探索

作者

方帆

云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4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图书的翻译出版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误译现象频发导致文化信息失真、专业知识错漏,严重损害出版信誉与读者信任。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翻译理论层面的误译分析,却忽视编辑实践中的系统性防控机制构建。本文从出版实务视角出发,结合语言学、编辑学与传播学理论,系统梳理误译的类型与成因,提出覆盖译前、译中、译后的全流程防控体系,并探索编辑能力升级与行业生态优化的路径。研究旨在为英语图书编辑提供可操作的误译治理方案,推动跨文化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二、误译现象的分类与成因分析

1. 误译类型学构建

误译类型学可从语言、文化、逻辑三个维度构建。语言层面涵盖词汇误译,如一词多义导致的理解偏差;句法误译,因语序、结构差异产生歧义。文化层面涉及文化意象误译,不同文化中意象内涵不同;文化习俗误译,对特定习俗理解有误。逻辑层面包括概念混淆,将相似概念错误等同;推理错误,依据错误前提得出结论。这些类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误译的复杂图景,全面梳理有助于精准识别和纠正误译。

2. 形成机制的多维透视

误译形成机制复杂,涉及译者、文本、环境等多方面。译者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对专业领域或源语文化了解有限;语言能力欠缺,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文本层面,源语文本模糊、歧义,或目标语缺乏对应表达。环境因素中,时间紧迫,译者仓促翻译易出错;文化差异大,译者难以兼顾两种文化语境。此外,翻译工具使用不当,如依赖不准确的在线词典,也会引发误译。

三、英语图书编辑实践中的误译防控体系

1. 译前预防机制

译前预防是防控误译的首要环节。编辑应精心挑选译者,考量其专业背景、语言能力和翻译经验,确保与图书主题匹配。组织译前培训,向译者介绍图书背景、目标读者和翻译要求,强调易误译点。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如专业术语表、相关领域文献,帮助译者准确理解内容。与译者充分沟通,明确翻译风格和规范,建立统一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误译发生的可能性。

2. 译中监控策略

译中监控是保障翻译质量的关键。编辑要定期与译者沟通,了解翻译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对关键章节和复杂内容进行重点审核,检查术语使用是否一致、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利用翻译辅助工具进行初步筛查,发现潜在误译。鼓励译者之间相互交流和校对,通过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建立反馈机制,译者可随时向编辑反馈疑问,确保翻译过程顺利进行,有效防控误译。

3. 译后纠偏措施

译后纠偏是确保图书质量的最后防线。编辑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校,从语言准确性、文化适应性、逻辑连贯性等方面检查译文。邀请领域专家进行专业审核,确保专业内容的准确无误。组织多人交叉审校,不同人员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对发现的误译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反馈给译者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直至达到质量要求。同时,建立误译案例库,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不断完善误译防控体系。

四、编辑能力提升路径

1. 核心能力模型构建

编辑核心能力模型涵盖语言、专业、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语言能力要求精通英语和汉语,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和丰富的词汇量,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文本含义。专业能力需熟悉图书编辑流程和规范,掌握不同类型图书的编辑要

点。文化能力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沟通能力需与译者、作者、读者等有效沟通,协调各方需求。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图书按时出版。

2. 持续教育体系设计

持续教育体系应多元化、系统性。开展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案例分析,分享最新翻译理念和编辑技巧。鼓励编辑参加外部培训课程和学术研讨会,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专业书籍、视频教程、在线测试等,方便编辑自主学习。设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编辑指导新编辑,传承经验和技能。定期组织编辑交流活动,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3. 行业生态优化建议

优化行业生态需多方共同努力。行业协会应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对编辑和译者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激励优秀人才。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出版社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翻译和编辑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提高社会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和尊重,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结论

误译治理是英语图书编辑实现跨文化精准传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类型学分析与案例研究证实,误译的防控需构建 " 技术赋能 + 流程再造 + 能力升级" 的三维框架:译前通过译者资质评估与术语库建设降低风险,译中借助数字工具与三级审读实现动态监控,译后依托读者反馈与版本管理完善纠偏机制。同时,编辑需从语言加工者转型为文化协调者,通过核心能力模型重构与持续教育体系提升专业素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误译识别中的伦理边界,以及元宇宙环境下虚拟审稿空间的实践可能性,为全球化出版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香丹 . 从编辑角度分析朝鲜语翻译图书中的误译现象 [J]. 中国朝鲜语文 ,2023,(06):91-96.

[2] 赵凤英 .《活着》英译本的误译批评 [J]. 英语广场 ,2022,(28):7-10.

[3] 常乐, 高军. 汉英机器翻译主语误译探究——以谷歌在线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 ,2020,(21):157-158+168.

作者简介: 方帆,出生年月: 1983 年11 月,性别: 男,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省歙县,当前职务:档案员,当前职称:出版中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出版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