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退役军人事务管理
徐智明
桃江县牛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湖南桃江 413400
一、引言
退役军人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事务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防建设大局。截至 2024 年,桃江县现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约 1.8万人,涵盖自主就业、安置就业、优抚保障等多个类别,事务管理涉及人社、民政、医保等12 个部门,业务流程复杂、数据维度多元。
近年来,桃江县虽已建成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含 1 个县级服务中心、15 个乡镇服务站、245 个村级服务点),但在管理实践中仍面临“数据分散、服务粗放、响应滞后”等问题。例如,2023 年该县退役军人就业帮扶中,因缺乏精准需求匹配,岗位推荐成功率仅为 38% ;优抚对象信息更新依赖人工填报,年均出现信息误差230 余条,影响补助发放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普及,利用 AI 实现数据整合、需求预测、服务优化成为破局关键。本文基于桃江县实际数据与管理痛点,探索人工智能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以期推动县域退役军人事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
二、人工智能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数据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率。县域退役军人事务数据分散于多部门,如人社部门掌握就业参保数据、民政部门掌握低保优抚数据、公安部门掌握户籍变动数据。传统管理模式下,跨部门数据共享需人工对接,平均耗时 3-5 个工作日。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数据清洗算法,自动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统一数据库。例如,通过 AI 数据接口实时同步公安部门的户籍变动信息,可将优抚对象资格核验时间从 72 小时缩短至4 小时,大幅减少人工成本。
(二)需求预测。精准匹配服务,降低资源浪费。退役军人需求呈现个性化特征,如退役士兵多关注就业培训,军休干部更关注医疗保障。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如协同过滤、决策树模型),可对退役军人的个人信息(年龄、学历、服役年限)、行为数据(咨询记录、服务申请)进行分析,预测潜在需求。以桃江县 2023 年数据为例,通过 AI 模型预测,提前为 620 名退役士兵推送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参训率较往年提升 25% ,避免培训资源闲置。
三、桃江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现状。基础体系已建成,但数字化水平偏低。从硬件建设看,桃江县已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全覆盖,县级服务中心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基础设备,但仅 30% 的乡镇服务站具备数据录入自动化设备(如扫描仪、高拍仪);从数据管理看,已建立“桃江县退役军人信息系统”,但仅录入基础身份信息(姓名、性别、退役时间),未整合就业、医疗、家庭状况等延伸数据,数据维度不足 40% ;从服务模式看,仍以“线下申请、人工审批”为主,2023 年线上服务(如优待证申领、补助查询)使用率仅为 29% ,远低于湖南省县域平均水平(45%)。
(二)核心问题。基于实际数据的痛点分析
1、数据质量差。误差率高、更新滞后。2023 年桃江县优抚对象信息核查显示,因人工填报失误,存在“学历错填”“服役年限误差”等问题 230 条,占总数据量的 1. 3% ;同时,因跨部门数据未同步,87 名户籍迁出的优抚对象未及时注销资格,导致补助发放冗余,造成财政浪费12.6 万元。
2、服务精准度低。供需匹配脱节。在就业帮扶中,2023 年桃江县共发布岗位信息 1200 余个,但仅 456 名退役军人成功就业,匹配成功率 38% 。核心原因是未结合退役军人技能(如驾驶、机械维修)与企业需求进行精准推荐,导致“企业招不到人、退役军人找不到岗”的矛盾。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桃江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构建AI 驱动的“退役军人智慧管理平台”
1、数据采集。自动化录入 + 实时同步。引入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为 15 个乡镇服务站配备 OCR 高拍仪,退役军人提交的档案、证件(如退伍证、学历证书)可自动识别并提取信息,数据录入误差率从 1.3% 降至 0.2% 以下。打通跨部门数据接口:与公安、人社、医保等部门签订数据共享协议,通过 AI数据清洗算法,实时同步户籍变动、参保缴费、医疗报销数据,确保优抚对象资格核验“当日完成”。
2、数据存储。区块链 + 分布式数据库。采用“区块链 +AI 加密”技术,对退役军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同时,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将 1.8 万条退役军人数据按“就业、优抚、医疗”分类存储,查询响应时间从10 秒缩短至1 秒。
(二)开发AI 精准服务系统:聚焦就业与优抚两大核心需求
1、智能就业推荐系统
(1)数据维度设计。采集退役军人“技能证书(如驾驶证、电工证)、就业意向(如薪资、工作地点)、服役经历(如后勤保障、装备维修)”等 12 项数据,同时对接桃江县200 余家重点企业(如湖南口味王集团、桃江南方水泥)
的岗位需求数据。
(2)算法模型应用。采用“协同过滤 + 梯度提升树(GBDT)”模型,对供需数据进行匹配。例如,为有“机械维修”技能的退役军人优先推荐机械厂岗位,2024 年试点期间,岗位匹配成功率从38% 提升至72%。
(3)动态跟踪。通过 AI 监测退役军人就业后的“离职率、薪资涨幅”,若出现离职情况,48 小时内推送新岗位,确保就业稳定性。
2、优抚对象智能保障系统。
(1)需求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优抚对象“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等数据,预测潜在需求。例如,对 60 岁以上、患有慢性病的军休干部,提前推送体检预约信息,2024 年试点后,军休干部体检参与率从 65% 提升至 91% 。
(2)补助发放监测。通过AI 算法实时核对“优抚对象资格、银行账户信息”,确保补助每月 10 日前发放到位,2024 年补助发放及时率从 88% 提升至 100% ,未再出现发放冗余问题。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本文基于桃江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实际数据(如 1.8万服务对象、38% 就业匹配成功率),证实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解决县域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中的“数据分散、服务粗放、响应滞后”问题。通过构建 AI 智慧管理平台、开发精准服务系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桃江县在试点期间实现了“数据误差率下降、就业成功率提升、诉求响应提速”的目标,验证了 AI 在县域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二)未来展望。从短期看,桃江县需进一步扩大 AI 技术应用范围,如开发“退役军人心理健康 AI 测评系统”,通过语音情绪识别、文本分析,及时发现心理异常人员,预防心理问题恶化;从长期看,可联合周边县域(如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构建“市域退役军人AI 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跨区域岗位共享、优抚信息互通,推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从“县域治理”向“市域协同”升级。
县域层面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需兼顾“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既要通过AI 提升效率,也要关注老年、农村等群体的操作能力,通过“智能系统 + 人工协助”的模式,确保服务全覆盖、无遗漏,真正让退役军人感受到“数字化温度”。
作者简介:徐智明(1986.3-)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管理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