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混合空域中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

作者

渠立波

61213 部队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一、引言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涵盖了诸多领域。然而,无人机数量的急剧增加也给空域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混合空域环境下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的飞行安全问题。混合空域是指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共同使用的空域,由于无人机与有人机在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何有效防止无人机与有人机以及无人机之间的相撞事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混合空域的特点

混合空域融合了多种类型的航空器,具有高度复杂性。一方面,无人机的飞行高度相对较低,飞行速度较慢,且部分小型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较为灵活多变,这使得无人机在混合空域中的飞行状态与有人机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混合空域的空域结构复杂,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管制区域,无人机在穿越这些区域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则,否则可能会引发安全风险。

三、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

(一)感知与规避技术

1. 传感器技术

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雷达可以准确地探测到其他航空器的位置、速度和距离。对于大型无人机,可以配备高性能的雷达系统,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对于小型无人机,虽然其雷达系统的体积和功率相对较小,但也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实现对近距离目标的有效探测。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摄像头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其他航空器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红外传感器则可以探测物体的热辐射,对于一些在夜间飞行或者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的航空器,红外传感器能够提供有效的补充信息。

激光雷达(LiDAR):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光的时间差来获取周围物体的距离信息。它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生成周围环境的三维地图。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激光雷达可以帮助无人机实时感知周围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为规避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自主规避算法

基于规则的规避算法:这种算法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指导无人机的规避动作。这种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但其灵活性较差,对于复杂的空域环境和多种障碍物的组合情况,可能无法有效规避。

基于模型的规避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无人机和障碍物的运动模型,预测它们的未来位置和轨迹,从而提前规划出最佳的规避路径。这种算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情况,但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精确的模型参数。

基于机器学习的规避算法: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规避算法逐渐应用于无人机防相撞领域。通过大量的飞行数据训练,无人机可以学习到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规避策略。

(二)通信与数据链技术

1. 抗干扰通信技术

扩频技术:扩频通信技术通过将信号扩展到更宽的频带上,能够有效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

跳频技术:跳频通信技术是通过快速改变信号的载波频率来躲避干扰。无 人机的通信系统可以在预先设定的频率范围内快速跳变,使得干扰信号难以持 续干扰通信信号。

2. 冗余通信链路

多链路通信: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可以为无人机配备多条通信链路。当一条链路受到干扰或失效时,另一条链路可以继续维持通信,确保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受影响。

数据融合与备份:在多链路通信的情况下,对不同链路传输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当通信链路出现问题时,可以利用备份数据恢复通信,减少数据丢失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三)飞行管理系统与协同决策技术

1. 飞行管理系统

飞行计划与监控:在混合空域中,无人机的飞行计划至关重要。飞行计划应包括起飞时间、飞行路线、飞行高度、预计飞行时间等详细信息,并且需要提前向空管部门报备。飞行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飞行计划对无人机的飞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与地面控制站的通信,及时调整飞行参数,确保无人机按照预定计划飞行。

飞行冲突检测与预警:飞行管理系统具备飞行冲突检测功能,能够实时分析无人机与其他航空器之间的相对位置、速度等信息,当检测到潜在的飞行冲突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可以包括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提醒无人机操作者或者自动控制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协同决策技术

空管协同决策:在混合空域中,无人机的飞行需要与空管部门进行密切协同。空管部门可以根据无人机的飞行计划和实时飞行状态,结合有人机的飞行情况,进行统一的调度和指挥。同时,空管部门还可以利用先进的雷达和通信设备,为无人机提供更准确的飞行信息,帮助无人机更好地进行飞行决策。

无人机之间的协同决策:对于多架无人机在混合空域中的协同飞行,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协同决策机制。通过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各无人机可以根据自身的飞行状态和周围环境,共同协商出最佳的飞行策略。

四、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无人机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的无人机将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自主地做出合理的飞行决策,并且能够与其他航空器进行有效的协同飞行,大大降低飞行相撞的风险。

多技术融合与协同应用: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将不再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协同。通过多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技术的优势,提高防相撞系统的整体性能。

法规与标准的完善:为了更好地规范无人机在混合空域中的飞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将不断完善,为无人机的飞行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同时也为防相撞技术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五、结论

混合空域中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是保障无人机飞行安全的关键。通过感知与规避技术、通信与数据链技术、飞行管理系统与协同决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无人机与有人机以及无人机之间的相撞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法规的不断完善,无人机在混合空域中的飞行将更加安全、可靠,其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沈华 , 陈金良 , 周志靖 , 等 . 混合空域中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 [J]. 指 挥 信 息 系 统 与 技 术 ,2016,7(06):24-29.DOI:10.15908/j.cnki.cist.2016.06.005.

[2] 薛俊杰 , 张友刚 , 刘星辰 . 无人机防相撞系统信息感知技术研究 [J].战术导弹技术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