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巧用信息技术,解锁数学优质课堂“新密码”

作者

吴玲蕊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六中心小学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并广泛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较为被动。而苏教版数学教材内容丰富、体系严谨,若能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将为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力与机遇。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助力数学优质课堂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交互来构建知识体系。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逼真的学习情境,例如模拟实验、互动游戏等,这些都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智能,而且个体之间的智能优势存在明显差异。信息技术恰好能够利用其多样化的功能,为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仿佛身临其境般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而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线上讨论平台则为他们提供了分享观察心得和思考过程的良好场所,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二、巧用信息技术,解锁数学优质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导入环节

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场精彩演出的序幕,是开启优质课堂的关键所在。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创设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教师播放一段充满童趣的动画视频。在视频里,各种立体图形在一个奇幻的世界里快乐地玩耍,它们的颜色鲜艳、形象可爱,并且通过有趣的动作和对话展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学生们被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对即将学习的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传统的直接讲解导入方式相比,这种借助信息技术的导入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部分内容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时往往面临较大的困难。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重难点。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为例,在讲解分数除法的算理时,单纯依靠抽象的文字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运算原理。而教师利用动画演示,将一个整体形象地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清晰地展示如何通过“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来进行计算。在动画中,分的过程以及数量关系的变化都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运算过程,避免了因抽象文字讲解带来的理解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阔素材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整合优质资源,从而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关于历法演变的历史故事,如古代人们是如何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世界各地不同的计时方式,像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计时方法;以及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与时间的关系等资料。通过展示这些丰富的资源,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了解到数学与历史、文化、天文等多个领域的紧密联系,拓宽了知识面,深切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上的互动课件、练习题等资源,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巩固练习,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活动。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列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设计了一个“购物方案列举”的活动。教师在白板上展示不同价格的商品和一定的购物金额,让学生分组在白板上通过拖拽商品图标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购物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精准的评价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测试成绩等。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系统生成的数据,详细了解每个学生对不同运算律的掌握程度,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推送针对性的辅导资料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此外,信息技术还支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巧用信息技术为解锁数学优质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优化教学导入、突破教学重难点、丰富教学资源、开展互动式教学和实现个性化教学评价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更加深度地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同时,教育者也要关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确保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J]. 远程教育杂志,2011(02): 3 - 10.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 2024 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助推数学优质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NDKY24-86)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