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探索及未来进路
杨晨佳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237300
引言:近年来党建工作在我国各地乡村广泛开展,党建相关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随之升级。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部分乡村存在党建数字化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不足问题,影响乡村未来发展建设水平,无法有效实现乡村振兴。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围绕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未来进路,开展具体研究。
1. 数字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联
1.1 管理逻辑
与其他形式的党建相比,数字党建更具领导力,可以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管理层面的内在逻辑,提高管理活动在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振兴发展中的地位。例如,可通过制度设计,利用数字党建赋能乡村社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发挥区块链技术作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信息防护系统,构成乡村数据安全屏障,并持续提高村民数字安全意识,促进乡村数字安全管理能力提升。
1.2 理论与实践逻辑
数字党建在党、相关社会部门提出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数字技术科学互联的背景下产生,实现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乡村振兴主要指将活动、产业、生态、治理、经济等统一,实现多元发展,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工程,因此在基础概念等理论层面,数字党建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而且二者的主要理论逻辑,还可以聚焦数字党建平台协同性促进乡村协同振兴、数字党建的智能化特征为乡村振兴指引理论发展方向。
数字党建与乡村振兴在实践解决社会矛盾上具有逻辑关联,利用数字党建能缓解乡村物资供给不足与高质量物质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协调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1.3 服务逻辑
数字党建可以使各项乡村党建工作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党建工作人员能更好地为村民提供优质基础生活服务 [1]。如基层党组织成员与党员干部,可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等数字工具,建立动态数字模型,实时监管村民行为特征、习惯、偏好、需求、乡村发展变化,如果存在问题,模型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迅速响应、精准解决问题,提高数字乡村党建为乡村服务的品质。
2. 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探索
2.1 文化建设
现阶段各地乡村振兴发展中,数字党建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赋能文化实践性建设,建立更多依托现代文明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与利民惠民等不同文化工程。并且数字党建还促进乡风文明与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新机遇,引入丰富的特色乡村文化资源,能组织开展文化演出活动,结合相关村规民约、活动法律规则,满足村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
2.2 产业与生态建设
数字党建能促进乡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并极大化拓展产业渠道,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如基层党支部可以和乡村经济合作社合作,拓展线上电商销售与线下沉浸式消费体验融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渠道。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绿色生机,与乡村生态建设有机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将生活污水、废弃物治理、环境监测、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场改造等,作为重点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内容,加速生态振兴。并且可以结合奖惩、薪酬激励机制,提高村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
2.3 组织建设
数字党建赋能乡村组织振兴发展建设的现状探索,主要体现在组织凝聚力、组织架构体系融合度、组织专业人才等方面。在凝聚力方面,数字党建促进各级各层党组织成员凝聚力提高,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乡村群众服务模范带头作用,将振兴工作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在融合度方面,数字化技术与党建工作融合后,整体党建组织体系的融合度更高,内部向心力充足,并且工作权限向外部延伸,实现内外部融合发展,有助于相关工作数据信息顺畅传递、共享 [2]。在人才方面,数字化时代下利用数字党建,能有效创新组织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乡村组织出现人才匮乏,或组织成员能力、素养专业性不足等问题。
3. 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进路分析
3.1 发挥数字党建产业连结与生态重塑优势
乡村产业振兴建设时,可充分发挥数字党建的连结性优势,促进各产业兴旺发展。先以沟通、联络、调查、动员、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辅助村民调动城市等外部资源,盘活闲置与基础产业资源,引入专项资金,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支持。可整合各类资源,解决三农难题,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之后再强化党群互动的能力,利用智慧党建平台、云平台、微信群等数字空间,为村民详细讲解产业发展时遇到的难题,从根源上提高村民扩展产业、投资产业的动力。乡村生态振兴时可突出数字党建重构性应用优势,塑造全新的生态格局,在数字党建平台上可增设生态功能模块,辅助整治乡村生态,重构宜居、绿色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发展绿色生态衍生品,加强农业 + 生态、旅游 + 生态建设,打造乡村生态新发展业态,共同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3.2 管控乡风民俗与文化资源助力文化繁荣
利用数字党建可以强化乡村民风民俗建设,整合多元乡村文化与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繁荣振兴发展奠定基础。如数字党建能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保护重点乡村文化资源,创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并丰富产品供给与消费场景。数字技术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载体功能,可将数字党建与虚拟现实、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文化资源,以更加具象化的形式直观呈现,增进村民的认知理解。数字党建与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共同使用,还可以整合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元素,将乡村文化向外广泛、生动传播,拓展乡村文化传播渠道。
3.3 强化党组织数字思维与数字素养
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党建在乡村组织振兴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可进一步加强乡村党组织的数字思维与素养培养。数字思维培养时,应使党组织成员充分树立数字意识,对数字化技术在党建工作与乡村经济社会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深刻认知,并引导党组织积极学习数字技术在工作中实践应用[3]。同时强化数字创新能力,鼓励党组织积极探索与创新数字技术高效应用、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数字素养培养中,可持续提高党组织对工作与数字党建的认同感,使其产生成就感,提高职业素养与数字素养,日常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激发数字乡村振兴建设的内生动力。
结论: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党建工作,会直接影响乡村整体的振兴发展质量。必须聚焦管理、理论、实践等方面数字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联,探索文化、产业、组织等方面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采取发挥数字党建连结性、强化党组织数字思维培养等策略,进一步探寻数字党建赋能的未来进路,确保顺利达成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宇航. 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赋能农村党建发展路径探析 [J].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5 (05): 93-96.
[2] 吴斌 , 薛盘龙 , 吴春梅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条件保障与风险防范研究 [J]. 农业经济 , 2024, (12): 35-37.
[3] 王一安. 数字领导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与推进策略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4, 22 (06): 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