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黄韩英

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第二小学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基础,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数学思维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然而,当前运算教学存在碎片化、重技能轻算理、与实际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理解算理、掌握技能、灵活应用、迁移推理”的多维要求。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强调知识系统性与关联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课时割裂的局限,为运算能力的递进式培养提供优质载体。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凸显运算能力的螺旋上升,涵盖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等核心运算内容,是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下运算能力培养的理想样本。

本研究将剖析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及运算能力培养维度,构建适配五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结合典型案例验证策略有效性,并基于反思提出改进建议,为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解读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聚焦运算、逻辑、数据分析等关键素养的提升。其核心理念打破了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主张通过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运算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算得快、算得对”,更要通过购物、测量等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为何运算”“运算如何应用”,实现从“机械计算”到“意义建构”的转变。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变化

传统教学目标侧重运算规则的记忆和机械训练,如“掌握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而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能力整合与素养发展,强调“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如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转化为整数计算的依据)”“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平均分物品)”“在运算中培养推理意识(如通过整数除法的规则迁移小数除法的计算逻辑,理解‘商不变性质’在转化过程中的应用)”。目标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知识 + 技能 + 思维 + 应用”的综合培养,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小数除法”单元,新课标目标不仅包括“正确计算小数除法”,还要求“通过商不变规律理解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工程问题(如计算平均每天修路长度)”。

二、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运算能力的培养维度

单元整体教学将运算能力培养划分为四个核心维度,形成递进式培养体系

1. 算理理解维度:聚焦运算背后的数学原理,如分数加减法中“通分”的本质是“统一分数单位”,避免学生仅记忆“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的错误规则。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分数加减法”单元,通过“折纸涂色”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只有相同分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

2. 运算技能维度:涵盖基本运算的准确性与熟练度,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如“分数乘法”单元中,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的运算技能。

3. 策略应用维度: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简便运算策略的能力,如运用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单元,引导学生发现“ × + × ”可转化为“ ×( + )”进行简便计算。

4. 推理迁移维度:强调知识间的关联与迁移,如从“整数除法商不变规律”迁移到“小数除法”“分数除法”,从“长方形面积计算”迁移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中的运算应用”。

三、北师大版五年级运算内容的单元整体架构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围绕“运算能力培养”构建了逻辑严密的单元体系,形成“整数→小数→分数”“单一运算→混合运算”“基础运算→综合应用”的递进结构:

1. 纵向递进:从四年级“整数四则运算”延伸到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第一单元)、下册“分数加减法”(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难度逐步提升。例如“小数除法”单元先复习整数除法算理(如 24÷3=8) ),再通过“元、角、分”情境过渡到“2.4÷3=0.8”,最后拓展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 ),实现从整数到小数的自然迁移。

2. 横向关联:运算内容与其他知识模块紧密结合。如“多边形的面积”(第四单元)中,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运用小数乘法(如底 3.5cm,高 2cm,面积 3. 5×2=7cm2 );“可能性”(第七单元)中,通过分数运算表示概率大小(如“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3. 综合应用:将分数运算与实际生活结合,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计算“一件衣服原价150 元,现按原价的 出售,售价多少”即 150× =90 元),实现运算能力向问题解决能力的转化。

四、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例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与实例

根据学生认知差异,将运算能力目标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适配不同水平学生:1. 基础层:掌握基本运算规则。以“分数加减法”单元为例,目标为“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 += ),理解‘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算理”。

2. 提高层:强化运算熟练度与简单应用。目标为“能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 +(-) ,会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计算,并能解决‘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 ,两次一共用去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3. 拓展层:培养运算策略与推理能力。目标为“能运用运算律简化分数混合运算(如 + +=(+)+=1+= ,并能设计‘分数运算谜题’(如□ += ,求□的值)”。

(二)内容整合与游戏化教学实例

1. 内容整合:“小数与分数运算”跨单元整

将五年级“小数除法”(第一单元)与“分数与除法”(第五单元)整合,设计主题单元“数的分割与运算”。通过“分蛋糕”情境串联:

第一步(小数除法):“4 块蛋糕平均分给 5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引导学生列算式4÷5=0.8(块);

第二步(分数与除法):“同样 4 块蛋糕分给 5 人,平均每人分得的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得出 4÷5= (块);

第三步(关联理解):对比 0.8 与的关系,理解“分数是除法的另一种形式,小数是分数的特殊表现”,打通小数与分数运算的内在联系。

2. 游戏化教学:“运算闯关大冒险”

在“分数混合运算”单元设计三级闯关游

第一关(基础关):“符号迷宫”。给出算式(如 3.2+×2) ),学生需正确标注运算顺序(先乘后加),通过拖拽符号卡片完成计算,正确率达 80% 即可通关;

第二关(应用关):“超市购物挑战”。模拟超市场景,商品价格含分数与小数(如零食3.5元、文具 元),任务为“用20 元买3 包零食和2 个文具,钱够吗?”需列综合算式 3.5×3+ ×2=10.5+5=15.5(元),比较后得出结论;

第三关(拓展关):“数字密码破解”。给出密码提示“(□ +5) ÷2=7.5AA ”,学生需逆向运算求出□=10,破解密码打开“宝箱”(内含进阶练习题)。

项目化学习实例:“校园义卖预算规划”

结合“分数乘法”“分数加减法”“分数混合运算”单元内容,设计项目任务:

任务目标:小组合作制定义卖活动预算,包括成本计算、定价策略、利润预估;

实施步骤:

1. 成本核算:采购文具(如笔记本每本2.5 元,买20 本)、零食(如薯片每袋4.8 元,买15 袋),计算总成本:2. 5×20+4 .8×15=50+72=122(元);

2. 定价策略:按成本加价定价,计算售价:笔记本定价 元,薯片定价 4.8× (1+ )=7.2 元;

3. 利润预估:若预计卖出商品,计算利润: (3.75×20×+7.2×15×)-122=(60+86.4)-(60+86.4) 22=146.4-122=24.4(元);

成果输出:各小组展示预算方案,讲解运算过程与决策依据,教师点评运算准确性与方案合理性。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一)教学反思

在“校园义卖预算规划”项目实施中,发现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在复杂混合运算(如涉及小数与分数转化的定价计算)中耗时过长,导致项目进度滞后;二是基础薄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度低,多依赖组员完成运算任务,自身运算能力提升有限。此外,游戏化教学中,部分学生过度关注“闯关胜利”,忽视运算过程的严谨性,出现“凑答案”现象。

(二)改进建议

1. 强化个性化辅导

针对运算能力薄弱学生,设计“分步任务单”:在“分数加减法”学习中,先提供“分母相同→分母成倍数关系→分母互质”的梯度练习,每步配备“算理提示卡”(如通分步骤图示);建立“运算小导师”制度,由能力强的学生一对一辅导,重点讲解“自己是如何想到通分方法的”。

2. 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构建“过程 + 结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混合运算”单元中,不仅评价计算结果准确性,还通过“运算思路记录表”评价学生是否能标注运算顺序、是否尝试简便算法;引入“运算成长档案袋”,收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典型错题与改进过程,如将“小数除法中忘记点小数点”的错误及订正反思纳入档案,直观反映进步轨迹。

3. 平衡趣味性与严谨性

在游戏化教学中增加“运算过程复盘”环节:“运算闯关”后,随机抽取学生讲解“这道题我先算什么、为什么这么算”,教师强调“算对重要,知道‘为何这么算’更重要”;在项目化学习中设置“运算质检员”角色,由小组内轮流担任,检查组员运算步骤的完整性,确保趣味性不冲淡运算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

总结

本研究立足新课标要求,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为载体,深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路径。通过解析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的多维要求,梳理教材中运算内容的整体架构,结合教学实践提炼出目标分层设计、内容整合优化、游戏化与项目化学习等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促进运算能力的系统性培养,但仍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个别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强化个性化辅导、优化评价方式、平衡趣味性与严谨性等改进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未来教学中,需持续深化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让运算能力培养不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吴正宪.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 .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册)[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陆启威. 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析[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22.

[5] 马云鹏.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20.

[6] 周卫东. 运算能力:从“正确计算”到“理性思维”[J]. 小学数学教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