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马明章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红羊乡人民政府 宁夏中卫 755299
0 引言
市海原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农业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等多重挑战。近年来,随着当地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优质青贮饲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青贮玉米因其生物产量高、营养丰富而成为主栽品种,但在实际种植生产期间,基层地区农户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常导致玉米出苗率低、群体结构不合理、水肥投入效益不高以及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量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宜于海原县自然气候条件的标准化、精细化青贮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以此来实现区域农业节本增效、推动农牧结合与可持续发展。
1 播种前大田准备
前茬作物如小麦、马铃薯收获后,应立即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或清理离田,对于小麦秸秆粉碎长度 ⩽10cm ,均匀铺撒地表,封冻前采用大马力拖拉机牵引深耕犁或深松机作业,深耕深度达到 25-30cm ,深松深度可至 35-40cm,次年春季 3 月上中旬,地表解冻 5-10cm 时采用旋耕机或钉齿耙进行浅旋或耙耱作业,深度 8-12cm,进一步粉碎土块,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底肥施入,施肥量按每亩生产 4-6t 青贮饲料计算,建议采用“控氮、稳磷、补钾、配微”的策略,每亩推荐施用腐熟农家肥 2000-3000kg ,搭配尿素 10-15kg+ 磷酸二铵 15-20kg+ 硫酸钾 8-10kg 或等养分含量的玉米专用复合肥(如 N-P2O5-K2O=25-10-5; )40-50kg ,结合春季整地最后一次旋耕前,采用施肥机或将肥料均匀撒施于田面,随即进行旋耕作业,将肥料翻入10-15cm 的土层中,实现全层施肥或条带深施,避免烧种,提高利用率 [1]。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加强种子的选择和处理,通常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适宜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生物产量高、抗逆性(抗旱、抗寒、抗病)强的专用型或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推荐种植中早熟(生育期 120-130 天)、耐密植、持绿性好、干物质积累能力强的品种,这类玉米品种主要有大京九 26、豫青贮 23、中夏玉 4 号等,确保所选择的种子纯度 ⩾98% ,发芽率 ⩾95% ,净度⩾99% ,含水量 ⩽13% ,同时要求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包衣处理的青贮玉米种子,不需要进行额外处理,可以直接进行播种作业。
3 科学播种
3.1 播种日期的确定
播种前一周使用地温计连续监测 5-10cm 耕作层温度,当温度连续 3-5 天稳定通过 10∘C ,或者膜下 5cm 地温稳定通过 8℃时,即为播种的温度临界点,同时要确保土壤湿度“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状态,田间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65%- 75% ,综合海原县气候特点,最佳播种期通常在4 月15 日至4 月30 日之间,必须保证玉米幼苗在出苗后避开晚霜冻害,若春季有有效降雨,应在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最大限度利用天然降水 [2]。
3.2 机械化精量播种与地膜覆盖集成操作
播种前准备好农资材料,应该选用强度高、耐老化的线性聚乙烯(LLDPE)超薄地膜,宽度 70-80cm ,厚度 ⩾0.01mm ,亩用量约 3-4kg ,采用半膜覆盖、大小垄种植宽窄行模式,宽行距 70-80cm ,窄行行距 40cm ,每幅地膜覆盖 1 行播种带,膜面宽度为 40cm ,玉米播种深度控制在 4⋅5cm ,标亩保苗 5000-5500 株,通过调整播种盘,实现穴播,每穴1-2 粒,穴距 18-20cm ,确保下籽均匀,无断条,播种作业期间要实施种肥同播,亩施复合肥(15-15-15)5-8kg,肥料需与种子左右隔离 5cm 以上,上下垂直隔离 5-7cm ,绝对防止烧种烧苗。播种结束后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每亩用 90% 乙草胺乳油 80-100mL 兑水 30-40kg ,在播种机覆土前,于膜下土壤表面均匀喷施,形成药土层,封闭杂草,然后进行覆膜压土处理拉,伸强度适中,使地膜紧贴垄面,无皱折、无破损,膜两侧需用土压严实,每隔 5-10m 在膜上压一条“土腰带”,防止大风掀膜。压土宽度 ⩽5cm ,尽量减少膜面裸露损失,田间作业时控制拖拉机时速在 3-4kg/h ,保证各项作业质量稳定。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放苗、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
播种后 7-10 天开始插苗作业,每日下午 4 时后巡查,对于覆膜种植,当幼苗1-2叶一心、叶片紧贴膜下时,及时用小刀或竹片破孔放苗,孔洞直径3-5cm,放苗后随即将幼苗基部膜孔用湿土封严,防止跑墒烫苗,发现缺苗断垄处,立即用预先准备的营养钵苗或浸泡催芽的种子进行补种,确保亩有效株数不低于目标密度的 95% 。玉米生长到 3-4 叶期及时进行间苗,5-6 叶期完成定苗,遵循“间密留稀、间弱留壮、间病留健”原则,最终定苗后每穴保留1 株最健壮苗,最终株距保持在 18-20cm ,实现亩保苗 5000-5500 株的目标群体。定苗后至拔节前的 6-8 叶期采用中耕机进行行间中耕,中耕深度 8-12cm ,做到“锄深、锄透、锄匀”,消灭行间杂草,破除土壤板结,增温保墒,促进根系下扎。
4.2 水肥高效管理
海原县以集雨补灌为主,灌溉需抓住“关键水”,每次灌溉前,测量田间0-40cm 土层含水量,若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5% ,应立即灌溉。大喇叭口期 -12展叶是需水临界期,遇旱必须灌溉,亩灌水量 40-50m3 ,抽雄前 10 天促进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数,亩灌水量 40m3 左右,授粉后田间管理目标是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干物质积累,这个阶段亩灌水量 30-40m3[3] 。结合灌溉,还需要做好科学追肥管理,坚持轻施提苗肥,重施攻穗肥,定苗后 - 拔节前结合中耕或灌溉,亩追施尿素 5-8kg ,促进弱苗转壮,玉米生长到10-12 展叶时,距植株 15-20cm 处开沟深施,施肥深度10-15cm 或结合灌溉撒施,亩追施尿素 20-25kg 。
5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病虫害防控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将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 1000 亿芽孢 /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 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进行喷雾,每亩药液使用 30-35kg,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玉米锈病防治过程中推荐使用 2% 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 200-300 倍液,或者 1% 蛇床子素水乳剂400-600 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喷雾,亩药液使用 30-35kg ,每隔7-10 天喷一次,连喷2-3 次。玉米螟卵孵化盛期,可选用16000IU/mg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进行喷雾,或使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按每亩用菌粉 0.5-1kg 与10-15kg 细砂拌匀,制成菌砂,撒入玉米心叶内,一次用量,红蜘蛛选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 2000-3000 倍液喷雾或者 0.5% 藜芦碱可溶液剂 800-1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亩药液使用 30-35kg ,每隔7-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1-2 次。
6 收获期管理
青贮玉米在收获作业时以干物质(DM)含量为最终判断标准,最佳收获时间是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乳线(籽粒内乳状和粉质的分界线)处于 1/2-3/4 处,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使用青贮收割机作业时,留茬高度应控制在 15-20cm ,避免根部泥土带入,影响青贮发酵品质,物料理论切割长度(TLC)应调整在 1.5-2.0cm ,利于压窖和发酵,确保在最佳收获期内快速完成收割、运输、压窖、密封的全程作业,原则上从收割到密封入窖不超过48h。
7 结语
综上所述,海原县要想成功发展青贮玉米产业,必须摒弃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在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精细化地做好播前准备与科学的品种选择,精准把握播种时机并配套机械化覆膜精量播种技术,同时要注重做好玉米全生育期内高效的水肥协同管理以及基于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绿色防控措施,并最终落脚于对最佳营养收获期的科学判定,以此来提升海原县青贮玉米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终为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参考文献:
[1] 唐文汉 .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4,(02):45-47.
[2] 孔菲 .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11):23-24.
[3] 邓晓华 , 韦家建 .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 [J]. 美食 ,2025,(1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