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见创面护理的优化方案与效果观察
赵萍清
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0
一、皮肤科常见创面类型
皮肤科常见创面种类复杂,发生机制、病理进程及愈合特点各有差异。细致探究各类创面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压疮常出现于长期卧床或者行动受限的患者身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造成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缺血性损伤,常见于骶尾部、髋部以及足跟这些骨突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慢性并发症,主要由周围神经病变、血管功能异常以及继发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足部创面往往伴随着感觉减退、麻木、疼痛等现象,其愈合过程比较繁杂。烧伤创面是由热能、化学物质或者电击等原因引发的,按照损伤程度可以分为 Ⅰ 度、浅 Ⅱ 度、深 Ⅱ 度以及 Ⅲ 度,不同种类的创面在愈合机理和护理需求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优化护理方案
2.1 精准评估
精准评估是创面护理的关键环节,给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评估工具,比如 Braden 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或者创面综合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局部创面特征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实施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同时创建起动态监测机制,按照评估数据随时调整护理方案。针对压疮患者,要定时做Braden 量表评定其风险等级,依照评定得分拟定个性化的干预办法,以此来防止病情加重。
2.2 清创处理
清创术是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伤口愈合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创面特点选择合适的清创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清创、机械清创、酶学清创和自溶清创等方式:外科清创用于重度感染或大量坏死组织的处理,可以快速去除坏死物质;机械清创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或湿性敷料擦拭达到清洁目的;酶学清创使用蛋白酶等生物制剂分解坏死组织,适合部分对疼痛敏感或难以接受外科清创的患者;自溶清创依靠创面内源性酶促反应完成清理过程,特别适用于需要减轻疼痛感的情况。在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控制施力范围,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并且全面遵守无菌技术规范以防范继发感染风险。
2.3 敷料选择
科学选取敷料种类对加快创面愈合有着关键作用,主要看能否按照创面渗出量、深度以及分期特征来进行恰当搭配。针对高渗出性创面,藻酸盐和泡沫敷料由于具备出色的吸液能力而成为首选;至于干性创面,则要选用水胶体敷料以保持局部湿润状态;在处理感染性创面时,含有银离子或者抗菌成分的敷料可凭借抑制细菌繁殖并削减炎症反应来促使愈合进程加快。此外,必须定时评判创面情况,并且要依照实际情形及时改变敷料种类及其替换时间。
2.4 营养支持
足够且均衡的营养供应是创面愈合的重要物质基础。创面患者的膳食管理要形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的营养组合,还要按照个人的代谢特点选择合适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手段。如果存在蛋白质缺少危险的病人,可以给予白蛋白和必需氨基酸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要是缺少维生素,就要适当加大维生素 C 和 B 族维生素的摄取量,从而推动胶原蛋白的合成,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同时要全面考量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口味喜好,制订符合个体特点的膳食规划,进而改善食欲,改良营养吸收水平。针对那些有吞咽困难或者不能从口中摄取食物的患者,可用鼻饲管喂养或者静脉营养这些替代手段给予必要的营养补给,保证他们得到足够的能量和主要营养成分。此外,要不断观测有关营养指标和伤口愈合状况,按照反馈信息及时改变营养干涉计划,做到最好的治疗成果。
2.5 疼痛管理
创面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康复进程,建立科学的疼痛管理方式非常必要。借助 VAS 等标准方法来评价疼痛程度,然后按照个人情况拟定镇痛方案,如口服止痛药、外敷镇痛剂或者实施物理疗法等措施。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以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疼痛教育在改善患者参与度上存在重要意义,重点在于全面讲解疼痛机制、干预办法以及预期成果,进而提升患者对疼痛管理的信心和合作程度。要促使患者积极供应有关疼痛的信息,而且要随时调整治疗计划,以改良镇痛效果;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针对那些因疼痛而产生焦虑或者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上的支撑和干涉手段,帮助他们重新塑造积极的心态,加快康复速度。
2.6 感染控制
感染防控对创面愈合起着重要作用,亟须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还要结合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来抑制病原体生长;保持创周皮肤清洁干燥,能有效削减交叉感染的风险;针对窦道或者潜行性创面,采用局部冲洗、负压引流等技术清除分泌物,就能大幅缩减感染概率;提升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强度,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要开展规范的清洁与消毒,这样可以明显减少病原体流传的风险。
要形成常规的环境卫生与消毒经营体系,着重改善患者居住区以及医疗设备的经营状况,保证无菌环境的连续性;针对免疫能力低或者危险大的人群,要采用更严格的隔离管控办法,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有关感染防控知识的全面宣传和教育,提升他们对感染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同医护人员合作,执行各项防控举措,从而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效果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的关键评判指标包含愈合时长、愈合率以及面积缩减比例,通过动态观测创面尺寸变动并算出缩小程度,就能较好地判定修复进程;疼痛处理则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干预前后量度并记录病人的疼痛强度,以此来全面剖析镇痛手段的效果;感染危险监控着重注意创面是否出现红肿、发热或者渗出之类的异常情况,还要统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病人满意度评定依靠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护理操作的专业性、服务态度的亲近感以及健康教育的质量等许多方面,全面考察病人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
3.2 观察方法
观察时选定一定数量的皮肤科常见创面患者当作研究对象,设计并执行优化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前瞻性随访监测,全面记录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改变状况,把优化护理方案所取得的数据同传统护理模式对照组的数据做对比剖析,以此来评判改良护理方案的实际成效及临床应用意义。
3.3 观察结果
采用优化护理方案的患者,在创面愈合速度、愈合质量、面积缩减程度等关键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应用传统护理方案的患者;患者的 VAS 明显下降,疼痛管理效果显著提高;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整体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结语:
关于皮肤科常见创面护理改良策略,采用多角度、全天候的系统干预方式,可以显著缩减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感受,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极大地优化病人的就诊体验和满意程度,在实际运用当中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未来还要进一步细化护理操作过程,使得皮肤科创面护理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淼 . 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N]. 山西科技报 ,2025-05-08(A03).
[2] 王琳 , 张莹 , 李丹丹 . 精细化护理在肛周脓肿患者中的应用 [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5,39(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