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京中轴线的春节传统节庆活动创新设计研究
田子健
北京联合大学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标志着党已经将文化建设的地位进行深化,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全面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2012 年,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
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建筑群的保护,而是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的保护。因此探讨如何通过现代设计手段,设计出具有北京中轴线⽂化特⾊的现代创新的节庆活动,已成为⼀项紧迫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俗称“新年”。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即夏历元旦正月初一。流行于全国各地2。 而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城市的脊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活动创新,既能增强大众对“北京中轴线春节活动”的兴趣,又能更加明确的展现节日活动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提升北京城市形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大众对其提高认知了解。
春节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符号,如春联、剪纸、灯笼、中国结等等,这些都是春节习俗符号化的呈现。这些文化符号不仅可以点缀节日氛围,还能烘托节日主题,更能传递人们的现实情感,宣传和发展这些特色文化符号对于弘扬春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都的脊梁,具有独特的地域⽂化特⾊,因此在春节活动中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化内涵。本研究的⽬的是针对这些⽅⾯进⾏深⼊的分析和研究,并整理出活动创新设计的思路和策略。⾸先,本研究将查阅专业性强且权威的资料,以便深⼊研究与北京中轴线和春节相关的活动和⽂化内涵。针对⽂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确保所查阅的信息和图形的准确性与来源的可靠性,并对所查阅资料的信息进⾏详细的出处来源记录,并统⼀写⼊参考⽂献中。
一、北京中轴线相关研究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它是北京城市的脊梁,是道路和建筑的轴线,也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重要标志。北京中轴线全长 7.8 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承载遗产价值的 15 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即为总面积约5.9 平方公里的遗产区。
缓冲区覆盖面则更广,包含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总面积约45.4 平方公里。3
元大都是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集大成者 , 它成熟地运用了当时所掌握的规划手段 , 营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帝国都城。明代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城市布局进行了调整 , 使城市格局更为规整 , 城市轴线更为突出 , 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范 , 形成了长达 7. 8 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 , 由永定门、天街、正阳门及箭楼、棋盘街、大明门 ( 后来的大清门、中华门 ) 、千步廊、紫禁城、景山、钟鼓楼等建筑和广场、街道构成了辉煌的城市核心 ,整个城市以这一中轴线为核心向东西两侧展开 , 成为城市规划的杰作。明朝之后这一城市形态得到了延续 , 并一直影响着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思想积淀,展现着中国特色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魅力。
二、春节相关研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些节日中是喜庆时间最长、活动内容最多、节日气氛最浓、影响范围最广、重视程度最高的一个民俗节日,它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为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春节的习俗很多,人们为方便一记忆把它编为歌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一记。这些活动的目的和人类的延续密不可分,包括祭天拜祖、辟邪祈年、人丁兴旺。
关于春节的起源,普遍认为其来源于祭祀。《辞海·禾部》中记载“榖一熟为年故亦谓年为稔意思就是谷物熟便为‘年’,‘有年’就是收成好,‘大有年意思就是大丰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春节的具体时间,是由各朝各代统治者根据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天文历法来确定”。中国春节的这一叫法,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现代的春节指的是除夕和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中国民间俗称“过年”。“从夏朝以前中国只有“年”这一概念,那时候农业复种率不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古代的先民们在农作物丰收后准备开始新的耕作前,即在开年的时候会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以报答众神的恩惠,期待下一年风调雨顺,这就是春节的起源”。最开始的春节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作“元旦”,这种叫法一直持续到清朝乾隆年间,“春节”这一说法才正式的出现,到了中华民国成立,改“行夏历,顺农时,从西历,便于统计,将阳历1 月 1 日定为“元旦”,阴历新年改为“春节”。“1949 年 9 月 27 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元的决定,即把公历元月一日定为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三、活动策划方案与设计效果图
( 一) 设计活动方案:北京中轴线- 春节文创打卡活动
1.活动目的:由于需要将北京中轴线和春节节庆进行融合活动,首先进行前期调研,查找文献。春节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符号,如春联、剪纸、灯笼、中国结等等,这些都是春节习俗符号化的呈现。这些文化符号不仅可以点缀节日氛围,还能烘托节日主题,更能传递人们的现实情感,宣传和发展这些特色文化符号对于弘扬春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活动背景:根据北京中轴线全长 7.8 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承载遗产价值的 15 处构成要素,根据这些地点,在永定门、天街、正阳门及箭楼、棋盘街、大明门 ( 后来的大清门、中华门) 、千步廊、故宫、天安门、景山、钟鼓楼等建筑和广场设立北京中轴线- 春节文创打卡点。
3. 活动概述:
① 在 15 个北京中轴线 - 春节文创打卡点内,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或者购买文创产品从而进行盖章打卡,收集 3 个、5 个、8 个、15 个都可以进行奖品兑换或者抽奖活动。
② 在每个北京中轴线 - 春节文创打卡点内,都有各式各样的春节元素 x 中轴线文创产品:如春节·吉祥图案·中轴线文创开瓶器 / 冰箱贴、春节·中轴线大富翁、一手好牌·中轴线春节扑克牌、过年也喝茶·中轴线茶杯垫、洗去尘埃·中轴线手工皂、中轴线·灯笼等一系列创新文创产品。通过购买文创产品可以了解春节以及中轴线文化,而且文创消费还可以参与中轴线手册签到打卡盖章。


③ 在15 个北京中轴线- 春节文创打卡点内,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进框,乒乓球,抽卡片,拓印等,达到规则要求后可以给一开始每个人发的中轴线手册上进行打卡盖章。
4. 活动奖品:
根据游客参加活动,或者参与中轴线手册打卡盖章,分别收集 3、5、8、15 个印章可以兑换不同的文创产品,具体数量根据预计活动人数以及活动场地规模决定。
四、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学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呈现:
首先,在研究背景及意义层面,本研究认识到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空间的核心结构,与春节这一中国传统重大节庆之间具有深层的文化关联。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观念,为节庆文化体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在研究方法与过程方面,本研究依托设计思维方法论,系统运用包括共情、定义、创意发散、原型构建及测试验证等环节在内的迭代流程。在中轴线春节活动设计实践中,从参与者真实需求与期望出发,通过多阶段的创意生成与方案优化,最终形成符合节庆属性与体验目标的创新设计提案。同时,借助相关文献的调研与分析,提升了学术文献检索与综述能力,为后续研究及设计实践奠定了扎实的方法论基础。
一手好牌·中轴线春节扑克牌 过年也喝茶·中轴线茶杯垫

此外,在自我评估方面,本研究亦反思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具体包括方案设计尚未完全系统化,以及文献检索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部分文献精准度不足与研究时间的分配效率较低。这些问题均为今后研究工作中需要重点改进的方面。
本次研究实现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在文化设计领域中发现、分析与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在设计学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主编.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2021[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21.09.
[2] 洪尚郁.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 中央民族大学,2010.
[3] 罗南 , 周晓涛 . 浅析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J]. 汉字文化 ,2023,(16):190-192.
[4] 记者 马丹丹.《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 年-2035 年)》公布[N]. 首都建设报 ,2023-02-10(004).
[5]吕舟.北京中轴线申遗研究与遗产价值认识[J].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3(02):11-16.
[6] 姬娟. 文化要素分析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7] 康书静. 中日传统节日对比及教学探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田子健,男,出生于 1998 年10 月23 日 ,籍贯河北省三河市,硕士研究生,专业设计学视觉传播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