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路径研究
叶峰
常熟市王淦昌高级中学
引言: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提出,旨在回应传统化学教学中过度强调知识点、碎片化传授的问题,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大概念建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化学知识框架,这体现了从“教知识”向“育能力”的转变,强调通过课程设计与实践路径的探索,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本质、提升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概述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是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若干具有统摄性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突破了以往知识点零散堆砌的模式,强调从化学学科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概念间的联系理解知识本质,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1]。在教学过程中,大概念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结合实验探究、模型建构、跨学科融合,大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宏观视野,使学习不再停留在记忆,而是转向理解应用,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实施,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推动化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二、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统一,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上,学生缺乏对学科整体结构的把握,而大概念教学通过聚焦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反应规律等核心概念,将零散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科学本质,真正实现由“学知识”向“学思维”的转变 [2]。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真实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掌握化学基本规律,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助于适应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程设计的不断优化,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路径分析
(一)明确核心素养
在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中,明确核心素养是关键环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方面,明确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帮助教师厘清教学目标,避免教学流于知识点的堆砌,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科学思维。大概念的确立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学会用化学语言解释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变化规律、在复杂问题中运用平衡,从而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来设计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标准,使课程不仅回答“学生学什么”,更重视“学生学会怎样学、学会怎样用”,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氯气及其化合物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可以有效体现大概念教学的价值,例如教师在讲授氯气性质时,不仅停留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等宏观表征,而是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探析氯分子强氧化性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其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及盐酸的过程,进而揭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规律,这种设计紧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与“变化观念和系统思想”的核心素养要求。在探究氯气的消毒作用时,教师可创设真实情境,如饮用水消毒、漂白剂的使用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科学原理,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通过这种案例化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更能发展化学思维,理解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实现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
(二)提炼化学大概念
在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中,提炼化学大概念是课程建构的核心环节,化学知识点繁多,若单纯依赖碎片化的记忆,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理解,也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下降,而通过提炼大概念,能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抓住学科的本质,例如,“微粒观念”“结构与性质”“能量与变化”“系统与平衡”等大概念,都具有高度统摄性,可以贯穿不同的知识板块,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若能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不仅能有效减少教学的重复,还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化学的学科逻辑,大概念的提炼能够成为学生知识迁移的桥梁,促使他们能够快速找到核心思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点”到“面”的学习转化,正是大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突出价值。在“物质的分散系”教学中,提炼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单纯记忆溶液、胶体、悬浊液特征的局限,转向对分散系本质的理解,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以“大概念——微粒尺度决定体系性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分散系的宏观特征,然后联系微观粒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通过模型演示和实验验证,学生能够建立“粒径大小影响体系稳定性和性质”的认知框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理解分散系在生活与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通过大概念的提炼,实现知识内化,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思维能力。
四、结语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不仅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通过明确核心素养、提炼化学大概念、优化课程目标与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有效打破知识点零散割裂的局限,引导学生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大概念教学强调真实情境创设与跨学科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因此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海毅 . 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 广西教育 ,2025(14).
[2] 刘 和 美 . 基 于 大 概 念 的 高 中 化 学 单 元 教 学 路 径 探 究 [J]. 新 智慧 ,2024(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