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作者

叶春玉

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3543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一体化不仅强调教学、学习、评价环节的叠加,更象征着三者之间建立一种内在一致的、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将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有利于把握教学方向,注重教学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聚焦于新课标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进行专题分析与研讨有重要的教学应用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的优势

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评建立紧密的联系,基于清晰的课程教学目标、历史核心素养等合理规划和设计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发展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多项能力,将教学评价嵌入教学全过程,从而诊断学情、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现状。全面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限制,改变了以往“一课到底”“期末一张卷”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将评价过程贯穿于历史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的全过程,帮助教师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以往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建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设计—教学—评价—反思—改进”的教学闭环,更好地适应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1]。

2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2.1 深刻理解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标及“双减”政策等共同影响下,教师需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其核心要点在于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新课标核心在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历史解释、史料时政、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构建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从知识的单一讲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素养发展的评价者。教师需要反复研读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基础要求和素养导向。例如在“丝绸之路”相关教学中,不仅需要明确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涉及商品,更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地图实际运用能力,理解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意义。

2.2 强化“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设计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构建一体化课堂模型,主要流程为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证明学会的证据、合理规划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分别基于素养导向、证据导向和活动确定教学与评价元素。

一是确定清晰可测的学习目标,尽量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元素,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2]。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8 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内容中,传统教学目标仅在于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精细完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说明其目的”;过程与方法为“基于历史史料,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分析北宋措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辩证论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为“认识制度创新与弊端并存的历史复杂性,初步形成全面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

二是教学评价方面,教师需要设计匹配目标的评价任务,收集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相关证据,评价过程应尽量前置。同样以“北宋的政治”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分别设置两层任务,一是课中评价任务,为学生提供《宋史》等有关“杯酒释兵权”、宋代“冗官冗费”现象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如“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犹如双刃剑,主要的影响是什么?”帮助学生增强评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课后评价任务为撰写一篇小短文,分析“如果你是北宋宰相,你会如何调整北宋政策以缓解积贫积弱的情况?”评价任务中要提前告知学生相关评价标准,划分不同等级,提高评价任务的可达成性。

三是合理规划递进式学习活动体验。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教学活动应具有情境性、挑战性和递进性。以“北宋的政治”为,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为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景象以及与北宋时期相关的影视剧资料等,将繁华景象与北宋军队战败作对比,增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分角色情景扮演,围绕皇帝、武将、文官、百姓等角色阐述对北宋时期“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的看法。课后迁移活动中结合课后评价中的“小短文”写作内容进行课堂知识迁移与应用。

2.3 将评价嵌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全过程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直接将课堂小结、结果性测试等作为评价标准,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需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灵魂所在,强调即时反馈和随时进行。相对常用的过程性评价手段为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与观察记录、迷你性评价等,为学生设计有思维梯度的课堂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和学习内容的理解水平;在小组讨论活动中记录学生表现、所提出的独特观点、是否存在误解;等课堂结束阶段可以让学生以 1 分钟的时间写下“本节课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实现快速收集和反馈,针对性调整后续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问卷星、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等课堂互动工具,生成即时性数据,实施诊断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学情,提高评价体系的反馈效果。

3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全面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教学设计为蓝图,以嵌入式评价为主要驱动,以学生活动为课堂教学载体,形成协同有序的教学闭环,让历史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过去、理解现在、启迪未来的课堂场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 明 娟 .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教 评 一 体 化 的 实 施 策 略 [J]. 教 育界 ,2025(13):44-46.

[2] 翁晶 .“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7):40-42.

作者简介:叶春玉,女,人,汉族,1991 年9 月出生,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