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的中职思政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郭锐
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虚拟现实(VR)、大数据分析、移动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为打破中职思政教学的传统局限提供了可能。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思政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
一、搭建虚拟职业情境教学平台,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场景的沉浸式融合
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搭建的虚拟职业情境教学平台,是解决传统中职思政教学中认知与实践脱节问题的关键技术支撑。传统中职思政教学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等内容的讲解多依赖案例分析,学生难以直观感受职业场景中的思政要求,而该平台能将抽象的思政知识转化为可体验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思政认知。
平台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虚拟实训模块时,需紧密结合中职不同专业的职业特点。在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开发的幼儿园日常照料虚拟实训模块中,学生通过 VR 设备进入模拟幼儿园班级,既要完成幼儿晨间检查、餐点分发、午睡照料等基础工作,又要面对幼儿间争抢玩具、个别幼儿哭闹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典型场景,做出符合耐心包容、公平对待幼儿教育理念的处理;平台会实时记录学生的决策过程与操作细节,实训结束后生成职业伦理分析报告,结合情境中的思政要点为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为汽修专业学生开发的客户车辆维修争议处理虚拟模块,会模拟客户对维修费用有质疑、维修过程中发现额外故障是否告知等场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诚信经营、客户至上的职业准则。
虚拟职业情境教学平台的应用,打破了思政教学与职业场景之间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切实感受思政知识的实践价值,同时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业场景中可能遇到的伦理挑战,为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判断奠定基础。平台设置的情境复盘功能,允许学生反复演练不同决策带来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深化对思政原则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职业情境中的思政践行能力 [1] 。
二、开发模块化思政微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与个性化需求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的模块化思政微课程资源库,能有效弥补传统统一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适配中职学生碎片化学习与个性化需求的特点。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多被专业实训、技能操作占据,集中开展思政学习的时间相对有限,且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偏好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覆盖这些个体差异。
资源库的内容设计遵循思政加专业的融合思路,每个微课程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思政主题与对应的专业场景展开。在工匠精神主题下,为机械加工专业开发的大国工匠的精密加工案例微课程,会通过视频展示工匠们对零件精度的极致追求,结合机械加工实训中的精度要求,讲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提升之间的关系;为计算机专业开发的网络安全中的责任担当微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网络攻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维护网络安全的社会责任,结合计算机网络实训中的安全配置操作,强化技术向善的价值观念。
微课程资源库具备的个性化推荐功能,能通过分析学生的专业方向、学习时长、观看进度等数据,为不同学生推送适配的微课程内容。例如对频繁观看职业规划类微课程的学生,平台会推送行业榜样的职业成长路径相关内容;对在专业实训中表现出团队协作不足的学生,平台会推送团队合作中的责任分担主题微课程。资源库设置的学习笔记、在线提问功能,支持学生随时记录学习心得、向教师发起疑问,教师通过平台及时回复,实现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实时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三、构建多维度德育数据评价系统,实现思政素养的动态化与精准化评价
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多维度德育数据评价系统,为中职思政教学提供了动态化与精准化的评价路径,解决了传统中职思政评价的局限性。传统中职思政评价多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评价内容局限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政素养水平,且评价结果对教学改进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
评价系统的数据采集维度涵盖思想认知、行为表现、职业实践三个层面。在思想认知层面,系统通过微课程学习测试、思政主题问卷等方式,采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度;在行为表现层面,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数据、班级日常管理记录,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思政要求;在职业实践层面,系统通过专业实训教师的评价、虚拟情境实训中的表现数据,评估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思政践行能力。
系统通过算法对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每个学生生成思政素养成长报告,报告中不仅包含思政素养的整体评分,还会标注学生具体的优势与不足,如职业责任意识较强,但团队协作能力需提升,并结合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推荐参与团队协作类实训项目,观看团队合作主题微课程。同时,系统为教师生成班级思政教学分析报告,展示班级整体在思政素养各维度的表现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明确依据,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需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场景、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完善评价体系,让该技术更好服务于中职思政教学。当前实践虽有成效,但二者融合仍需深化,其在虚拟职业情境搭
建等方面的应用,能解决传统教学问题,支撑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与中职教育职业属性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姜明明.“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J].中国新通信,2023,25(12):227-229.
[2] 彭赞惠 .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 [J]. 葡萄酒,2024(5):128-130.
[3] 施彩霞 .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J]. 中国新通信,2023,25(5):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