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张旭
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黄山 245000
一、做到言之有物,遵循事实逻辑
要明确“言之有物”的目标、遵循事实逻辑的原则,必须从两个方面加强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的文献材料建设,为实现“言之有物”的目标提供文献支持。第一,加强中共党史党建的文献材料收集。作为学科框架下的中共党史党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形成,如果从全国第一个专业学科招生算起,距今已有 60 多年。应该说,在文献资料收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些成绩只能作为二级学科“言之有物”之“物”,一级学科“言之有物”的标准和要求更高,需要有数量规模更大、结构功能更全的“物”。所以,在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开端之际的当下,收集文献材料就成为首要任务。第二,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文献材料整理。首先,要辨别和剔除各种政治势力伪造的文献材料。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立场明确、斗争精神突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受到了反动政治势力的敌视和攻击。这些政治势力的重要人物在反共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原始的记载如日记等等。这些所谓原始记载对中共党史党建话语建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其次,要甄别和辨析海外学界留存、整理并出版的文献材料。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理论和实践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一直以来,海外一些机构收集和留存有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有些珍贵稀缺资料曾经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二、做到言之有理,遵循认知逻辑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建构“言之有理”的话语体系。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世界的底层逻辑与根本立场。恩格斯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两大天才发现。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就是将历史终极动力放在生产力发展上,将历史主体放在代表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身上,把唯心英雄史观变成了唯物人民史观,发现了社会运动的本质规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思考与实践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史。第二,以大历史观为方法论建构“言之有理”的话语体系。从根本上说,大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一个政党的历史跨度越大,认知的难度也就会越高,认知观点与结论的分歧也有可能加大。中国共产党已经是走过百年历程的大党。百年风云纷繁复杂,文献材料汗牛充栋,如何以文献材料为依据,又不拘泥一时一地细节地建构话语体系,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坚持用大历史观建构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方面是提高文献阅读量。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设立之后,要坚持大历史观,研究者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加大文献阅读量,在提高文献阅读量和使用量的前提下,才能坚持大历史观,在坚持大历史观的前提下,才能建构具有严密逻辑的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是坚持贯通原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理论与实践是个整体,要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用认知逻辑贯通起来,不能相互隔离,隔离之后就容易产生对立,对立之后,就会在观点和结论上出现相互否定的现象。
三、做到言之有情,遵循价值逻辑
要在话语体系建构中,彰显叙事的价值导向。中共党史党建话语必须清晰反映和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争取站起来、到努力富起来、到奔向强起来的艰辛历史和光辉成就。不能反映和表达这一历史主线和历史逻辑的话语,哪怕其他方面再完美,都不是准确的,都不是中共党史党建的恰当话语。
第二,要在话语体系建构中,渗透叙事的情感导向。首先,情从理出的尺度。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话语体系情感导向,绝不是泛情,是建立在坚实的理性基础之上的。这种情感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内在规律相吻合,是为了顺应客观规律的主观努力和精神追求,是积极的革命情感,不是民粹主义的单纯道德同情,更不是宗教慈善者的天下悲悯。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感,是通过对历史规律的运用,实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本质———在基本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物质利益和精神尊严需要的基础上,朝着人的全面自由解放伟大目标前进。这是让每个人最终实现人的本质,成其为自由人的行为过程,这是一项伟大事业,是每个人都会感动的情感事业。其次,是情感指向的尺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过程的最大情感指向当然是中国人民,正是对中国人民的深深情感,才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英勇牺牲。这既是外在情感指向,同时又是情感的内在责任转化。
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唯有将话语体系建构起来并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设立,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这一重大举措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科话语体系能否顺利建构并不断完善,话语体系建构必须明确目标,遵循逻辑。只有明确自身所特有,不能为其他学科所替代和借用的话语目标方向,遵循本学科所特有的话语逻辑,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设立之后的话语体系建构才能行稳致远,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刘吕红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学科话语体系构建的整体审思——兼论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J]. 理论探索 ,2025,(02):35-42.
[2] 储著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刍议[J]. 教学与研究 ,2023,(07):93-103.
[3] 李 怡 然 . 新 时 代 党 史 党 建 类 出 版 物 政 治 使 命 解 读 [J]. 传媒 ,2023,(02):91-94.
作者简介:
张旭( 1995.11- ),男,汉族,籍贯:河北沧州人助教,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 安徽省沉浸式党史研学路线研究”(项目号:hxkt202513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