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策略, 提升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石英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 6650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要求学校提供丰富图书资源支持学生阅读,明确了中学图书管理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1]。中学图书管理作为连接图书资源与读者需求的桥梁,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权益的实现与教育教学的落地效果。然而,当前多数中学图书管理仍存在资源配置与学生兴趣脱节、流程设计未考虑用户体验、管理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图书功能的发挥。在厘清中学图书管理效率提升的逻辑脉络,为学校优化图书管理服务、支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与教育教学开展提供学术参考。
一、中学图书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与效率瓶颈
当前中学图书资源配置多以教材辅助类书籍为核心,这类书籍虽能配合教学进度,但文学、科普、人文素养等学生兴趣度高的类别占比普遍较低 [2]。这种配置导向下,多数图书未能真正匹配学生的阅读需求。中学图书管理仍延续传统流程模式,借阅环节需学生填写纸质表格并进行人工登记,手续较为繁琐;还书时管理员需逐一核对书籍信息与借阅记录,耗时较长。
二、提升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提升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高效的管理通过合理的图书分类、清晰的摆放标识及便捷的检索方式,让学生能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图书类别,减少了寻找图书的时间成本,使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阅读本身。
(二)助力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
提升图书管理效率,也是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支撑。教师在备课时需查阅相关教学参考资料,高效的图书管理能通过清晰的分类体系和便捷的检索方式,让教师快速定位所需书籍,减少信息查找的时间成本,从而有更多精力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学校公共服务的品质
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对优化学校公共服务品质具有积极意义。高效的借阅、还书流程,让学生和教师感受到便捷的服务体验,直接提升了他们对学校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这种满意度的提升,会强化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内部凝聚力。
三、提升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匹配学生需求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精准识别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此为导向调整图书采购计划,增加此类图书的采购占比,确保图书资源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其次,定期开展图书清理工作,对破损、过时的图书进行淘汰,同时补充最新的优秀图书,保持图书资源的时效性与吸引力,有效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二)简化管理流程,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借阅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学生凭学生证借阅时,只需在借阅登记本上填写书名、学号及借阅日期,简化传统流程中不必要的信息填写;还书时,管理员仅需核对学号与书名,无需逐一检查书籍内容,缩短还书核对时间,提高借阅还书的效率。
(三)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首先,强化管理员专业能力培养,定期组织图书管理专项培训,内容涵盖图书分类标准、读者服务技巧、流程优化方法等,通过系统培训提升管理员的专业素养;其次,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学生问卷、教师反馈等方式,对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响应速度、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管理员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激励管理员主动提升服务意识;最后,优化管理员队伍结构,招聘具有图书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管理员队伍,提升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为高效的图书管理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结语
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支撑学生终身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中学图书管理的现实困境与价值意蕴,提出的优化资源配置、简化流程、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等策略,既回应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兼顾了管理的实际操作性,为中学图书管理效率提升提供了贴合现实的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丽 . 如何提高高级中学的图书管理服务水平 [J]. 文化产业 ,2024,(07):46-48.
[2] 廖鸽 . 提升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9,17(1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