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活力数学课堂

作者

郑舒予

仁寿县汪洋镇永宁九年制学校 四川眉山 620587

引言: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主张“做中学”“学中做”“做上教”“教上做”,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中,既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从而推动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1. 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学科中有很多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的知识,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有效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将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和问题转变成具象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快他们的学习进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而数学又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运用能力。但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之小学生处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生活化的问题,让他们运用现有数学知识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还能让他们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构建数学活力课堂的途径

1. 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应用“教学做合一”,可以很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主体,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上,而学生的“学”,也必须建立在“做”上,否则“教学做合一”难以实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引导下,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积极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1]。

以西南大学二年级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易陷入机械记忆单位换算的误区,“教学做合一”理念倡导将知识融入生活实践,通过真实情境促进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以生活问题为任务驱动,通过真实场景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解决“为什么学厘米”“怎么用厘米”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情境1 :班级“文具侦探”任务:测量铅笔、橡皮、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并比较,回答“为什么大家的课本长度都是‘26’却单位不同?”“用手指比划 1 厘米,生活中哪些物体接近这个长度?”(指甲盖、纽扣等);情境2 :家庭“迷你工程师”:为玩具小床设计一个 10 厘米长的枕头,用报纸裁剪并验证,回答“如果妈妈让你剪一条比 10 厘米长 5 厘米的带子,该剪多长?”的问题;情境 3 :校园“自然探索”活动:分组测量树叶、树枝的长度,制作“自然标本记录卡”,在这过程中结合科学课观察植物,体会“厘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生活化任务,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单位”转向“主动应用工具”,有效解决“单位抽象”的难点。

2. 丰富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做中探究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经常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学科。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与“做”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和实践相辅相成,学习是实践的重要前提,实践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做的载体,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实践形式,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自主或者合作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

以西南大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为例,在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展示“小美迟到”的案例(如误将 7:55 看作 8:55),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节课任务—“成为时间小博士,破解钟表密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设计实践活动,‌活动 1 :拆解钟面: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观察学具钟,总结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教师补充“数字12-1 为一大格”等细节‌;‌活动2 :进制实验‌;用实物钟演示 1 小时 =60 分钟,同步播放“红绿灯倒计时”视频,强化学生对秒的概念‌;‌活动3 :时间侦探‌:根据“早餐(7:30)、午休(12:15)”等生活场景,拨出对应时刻,完成任务后小组进行互评‌;活动4‌:设计“我的时间表”:学生用学具钟规划课后活动(如跳绳 1 分钟、阅读 15 分钟),并计算总时长‌。通过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下,构建具有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雪霞 .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的策略 [J]. 理科爱好者 .2024(03):154-156.

[2] 陈美伶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生活教育 .2024(26):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