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李祖伟

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 239200

引言:

中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中,它不仅承担着技术技能的传授,更肩负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任。然而,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挑战不可忽视。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从师资力量到行业适应性,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职业素养方面,许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时,往往忽视了对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如何让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技能,还能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1. 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概述

1.1 中职教育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重要

在我国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美 进了社会各 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创新、经济的持续进步有着及其重要的 算机行业的发展和计算机专业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技能人才,也是国家桥梁行业使社会能够进入信息 业岗位的教学来培训学生们,不单单是对专 这对目前较为短缺的计算机行业的数量上有着 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工作岗位、社会中的综合素 也是发展产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1.2 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环境复杂,且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因素是多面的,对学生的职教素养影响甚大。一方面是教育环境,当前的教育政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具体人才需求都是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和师资因素,职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中,教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职教素养。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学生的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控力,在学习生活中会影响职教素养的形成,许多学生对于“职教素养”二字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1 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较 进而达到提升就业能力的培养需求。但目前实际中的现状和 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更多表现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取以及 标没有清晰的要求。在学校确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 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与人沟通意识、团队 ,掌握的专业技能虽然能够满足对口工作需求,但是与工作环境相 导致对工作岗位不适应

2.2 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需求脱节问题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冲突,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脱节,更新换代太快,很多中等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材内容存在滞后现象,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前进方向,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更新过快,某些中职学校往往只注重传统技术如编程、网管等课程的内容安排,却没有及时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需求热点相关内容的教学,加之新课程的开发,此类现象大相径庭。这种课程设置存在先天的不足,对中职学生要求的专业技术知识点无法满足企业未来对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融合多学科的能力缺乏进行有效培养,无法给学生提供优质和与时俱进的职场素养。

2.3 学生职业素养意识缺乏及其影响

导致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工 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在刚入学时,考虑更多的是对技 识到什么职业素养、职业责任感,缺乏定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 专业的技术,还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但由于他们意识不足, 通协调能力不够、难以适应新环境等问题,影响了学生日常的工作 许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缺乏一些职业素养的教导,其会在这两方面出现问题, 生进入社会后,职业发展不好。

2.4 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方法的瓶颈

教师作为中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职业素养及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好程度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瓶颈,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不进行专业培训以及对行业内缺乏体验,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传递出与行业所需紧密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了整个教学的重要部分,注重对于理论的讲授,教学缺乏实践性、互动性、创新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抽象化,脱离了工作具体场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具体意义,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教学瓶颈导致了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全面缺失 [1]。

3.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创新路

3.1 基于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 发展和新技术快速更新的时期,课程 为此,中职计算机要展开,以企业等技术 来发展路径。通过E 可以分成定的模 生知识技能的深度, 云计算专业等专题课 术发展潮流的触达。 识相融合,构建起中 职计算机课程体系 体课程教 而能够更好地 容与行业需求相契合,从而搭 职场 距离 的沟通桥梁

3.2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素养提升方案

校企合作是一条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与产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下。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帮助学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之更贴近实际需求。具体而言,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制定课程和培养方案,结合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方向,设计符合市场趋势的教学内容。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项目案例和技术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始终保持同步。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实际的职业素养,如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和项目管理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讲授,开展企业需求导向的专题讲座或技术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培养与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接轨的职业素养。企业还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另外,校企合作还应注重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在企业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工作要求。通过定期的企业交流、教师挂职等方式,学校可以帮助教师拓展行业视野,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3.3 实践导向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为培养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较 重实践。因此在实际的核心素养教育中以实 适应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 课程设置, 设置一些与企业真 按照程序需求、系统设 用于实践,进任务的能力、组织与管 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并熟悉外部实际情况。 场环境。企业可以 与职场能力。同时,校企之 生通过实习工作不仅仅提高工作技能水平, 还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素

3.4 创新型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的实践探索

培养职业素养的核心内涵,是为 在进行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时,职业素 动型、职场情境模拟化内 实际实践过程中 “触类 力。创新性的实践探 的载体,供学生的“ 生有切身之感与体验, 正 具体而言,可开设“ 使得其在面对具体“ 台上的角色扮演[此外,创新 “反向课堂”“翻转课堂” 途径和方式,使得其对自 性。结合情景化学习开 角色中提高职业素养。通过创新教 职业素养不断积累沉淀。

3.5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素养提升与培养方案

教师自身的素质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素质是不能忽视的环节。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素质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 [4]。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紧跟时代的前沿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要及时将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引入教学实际,将这些先进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较及时地了解前沿技术和先进方法,因此,中职院校应提供给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培训以及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对于教师要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专家讲座、校企合作实践、教师下企业挂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行业领域内的前沿性知识和前沿动态的了解与掌握能力,增强对技术及前沿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将技术及发展趋势及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持续地提升与改进,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听课、记笔记及简单的知识背诵,缺乏学生实际动手以及思考能力的锻炼,在这种模式的训练下,虽然掌握的知识具备全面性,但所掌握的技术本身往往比较陈旧,并无法满足社会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要求教师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更加新的和多元的教学方法例如互动式、讨论式和项目型式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积极互动、主动讨论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部分学生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包括良好的沟通、团队、与职场之间的适应与融合能力,在学生后期入职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转换角色,投入到自身工作岗位当中,顺利过渡[5]。老师自身的师德建设、教学方法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技能的提升,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的热情和责任感。

3.6 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 新技术条件。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使学生在虚拟 可将计算机仿真软件或 VR、AR 技术 拟场景,学生可以在类似工作岗位 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 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有效提升 虚拟实训系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以完成对自身知识的学习和 反馈,利于教师的对学生的针对性个案进行辅导 立体化的职业素质培养的多元化渠道。

结束语:

对中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大趋势、大趋势,也是对教育模式创新的点穴。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育人工作需要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课堂教书的理念模式,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从课程体系、校企结合、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创新、能干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倩文 . 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J]. 微型计算机 ,2024(2):295-297.

[2] 杨俊明 .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措施 [J]. 亚太教育 ,2024(7):179-182.

[3] 唐欧敏. 产教融合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研究[J]. 科技与创新,2024(10):157-159.

[4] 郭楠楠 . 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130-132.

[5] 陈琛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53(3):220-222.

[6] 刘花丽.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中的实践研究[J]. 家电维修,2025(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