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分层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翟晓宇

廊坊市第五小学

引言

五年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差异逐渐明显。部分学生能快速把握文章主旨,而另一些学生连基础字词理解都存在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笔者将结合部编版五年级教材,探讨如何通过分层策略实现精准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一、分层培养的前期准备

(一)学生层次划分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来完成,而非仅凭教师的主观印象。通常可以采用简短的课前诊断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测试内容应当全面覆盖阅读能力的各个维度。比如选取《太阳》一课,设置三类题目:第一类检查字词理解,如解释寸草不生的意思;第二类测试段落概括能力,如“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内容”;第三类考察情感分析,如“作者对太阳的态度是怎样的”。根据答题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字词掌握不牢固,回答问题时需要提示,无法独立概括段落大意。发展层学生能理解文本表面内容,但分析不够深入,回答问题时只能说出明显信息。拓展层学生能自主探究文本内涵,回答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具备初步的批判思维。这种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学生进步情况定期调整。

(二)教材文本分析

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特点和教学价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其中,《搭石》语言简单朴实,描写了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适合基础层学生练习信息提取。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搭石特点的词语,或者复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将相和》故事性强,人物关系复杂,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鲜明,矛盾冲突明显,适合发展层学生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或者讨论矛盾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多种事物的速度,语言准确严谨,适合拓展层学生比较说明方法。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问题,或者讨论不同说明方法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清晰而恰当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层学生而言,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能够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桂花雨》为例,这部分学生需要能够描述“摇桂花”的具体情景,说出文中描写桂花香气的词语。发展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则需要进一步提升,要求他们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够概括人物的主要特征。比如在学习《“漫画”老师》时,要引导他们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老师的特点的。拓展层学生则要注重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并表达个人见解。

(二)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的分层设计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基础层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更适合参与一些直观形象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白鹭》一课时,可以设计图文匹配的活动,让学生将文中描写白鹭外形的语句与相应的图片进行配对,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建立文字与形象的关联。发展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讨论活动。而在《草船借箭》一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诸葛亮借箭是否诚实的议题展开辩论,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析人物行为动机,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层学生思维能力较强,适合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比如学完《牛郎织女》和《猎人海力布》后,可以引导他们比较两篇民间故事在叙事视角上的差异,分析不同叙事角度带来的表达效果。

(三)作业与评价分层

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既不能要求过高导致学生畏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练习价值。基础层学生的作业应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如抄写本课重点词语并用这些词语造句。学习《松鼠》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用乖巧等词语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发展层学生的作业需要体现一定的思维难度,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分析归纳的题目。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具体语句,并归纳破坏的具体表现。拓展层学生的作业则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比如学完《小岛》后,可以让学生对文中将军的行为举止发表看法,撰写简短评论。在教学评价方面,也要体现分层理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基础层学生要多鼓励其进步,发展层学生要肯定其思考的深度,拓展层学生则可以赞赏其观点的独特性。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父爱之舟》为例

《父爱之舟》是一篇情感真挚的叙事散文,文中通过多个生活场景展现深沉的父爱,为分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文本素材。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设计了父爱场景排序的预学任务,通过学生对场景的理解和排序情况,动态把握其认知水平,为课堂分层提供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了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基础层学生主要任务是识别文中描写的父爱场景,如住宿、买枇杷等具体事例,通过归类整理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发展层学生则需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析父亲的内心世界,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沉情感。拓展层学生的任务更具挑战性,需要深入探讨“舟”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在课后延伸环节,基础层学生通过绘制场景图巩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发展层学生通过书写父亲的一天来训练叙事表达能力,拓展层学生则尝试创作现代父爱故事,实现从阅读理解到创意表达的跨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发现,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这种分层方式确实能够促进不同水平学生获得适宜的发展。

结论

五年级语文阅读分层教学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和持续优化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深度解析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动态分层、目标分级、任务分类和评价多元等策略,切实提升教学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成功,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蕊 . 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4.

[2] 陈燕玲 .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的横向分层教学探索 [J]. 生活教育 ,2023(15):20-22.

[3] 李 莹 .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有 效 策 略 探 究 [J]. 小 作 家 选刊 ,2025(1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