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浸润无声,循序渐进

作者

方艳梅

休宁县中心幼儿园城东分园

一、引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生动展现了劳动场景及劳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劳动教育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萌芽,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向幼儿传授生存技巧便是其最初形态。随着时代发展,劳动教育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且模式各异。在我国“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探寻有效途径刻不容缓。

二、劳动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劳动教育发展概况

国外劳动教育历史悠久,形成多样理论与实践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世界闻名,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幼儿园便注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法律明确规定 6-10 岁孩子需参与洗碗、扫地等家务,使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培养责任感与独立性。芬兰强调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共同制定计划,孩子在家参与家务,在学校学习手工、种植等课程,全方位提升劳动素养。

(二)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劳动教育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初期主要借鉴国外经验,随后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进行调整。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异化现象,导致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被曲解。近年来,劳动教育的价值重新得到重视。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颁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 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

目前,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多集中在大中小学,幼儿阶段研究较少且不成熟。现存问题突出:课程设置零散,缺乏系统性;幼儿参与劳动体验不足;教师缺乏专业培训,教学方法不科学;家长认识不足,过度宠溺导致孩子劳动机会缺失,这些严重制约幼儿劳动教育开展。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举措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大背景下,鉴于部分家长过度宠溺孩子,导致幼儿劳动机会缺失的现状,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休宁县中心幼儿园依据《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积极践行“五育并举”理念,[2] 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借主题活动之形,融劳动教育于五大领域

主题活动围绕特定内容组织,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并渗透到五大领域,能激发幼儿主人翁意识,调动参与积极性。

健康领域开展“小小运动员”活动,幼儿参与运动场地布置与器材整理,锻炼协调能力,培养责任感。语言领域“童话剧表演”中,幼儿参与角色头饰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领域“我爱我的幼儿园”活动丰富“穿鞋子技能大比拼”巩固自理能力,“玩具分享日”让幼儿体验劳动快乐,培养交往能力。科学领域“植物的秘密”活动中,幼儿分组参与种植全过程,探索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艺术领域“创意手工坊”鼓励幼儿用废旧物品创作,活动后整理材料,培养创造力、审美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以一日活动为渠道,渗透劳动教育于日常点滴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3] 基于此,劳动教育应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日常点滴中感受劳动的乐趣,获得成长与发展。

晨间活动安排幼儿担任“文明礼仪小天使”,迎接同伴、问好、检查指甲,培养社交能力与服务意识。点心和用餐环节实行值日制,幼儿分发餐具、收拾桌面,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与责任感。午睡后鼓励幼儿整理床铺,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技巧,提升自理能力。区域活动后引导幼儿整理图书、玩具,养成良好习惯。游戏前组织幼儿抬桌子、布置场地,培养合作与团队意识。

(三)凭家园共育之力,延伸劳动教育至家庭生活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园共育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休宁县中心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生活中。[4]

宁县中心幼儿园通过班级群、LED 屏宣传劳动教育重要性,发放资料,分享方法经验;疫情期间借助美篇、微信开展线上教学,指导家长安排幼儿家务劳动。

家长积极响应,阿勋小朋友妈妈分享孩子洗袜子视频,小菲小朋友家长引导孩子学包饺子、整理衣物等。在家长鼓励陪伴下,孩子们主动参与家务,实现家园协同,促进劳动意识和能力发展。

四、劳动教育实践成效

通过实践,休宁县中心幼儿园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在多方面呈现积极变化。

(一)课程创新成果显著

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为课程创新注入活力。劳动教育推动德育开展,如整理玩具让幼儿学会珍惜物品,分发餐具培养关爱他人品质。一日活动中劳动教育发挥育人价值,幼儿养成服务意识,能力得到锻炼。教师探索生成优秀课程案例,丰富资源,支持劳动教育持续发展。

(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师参与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深入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掌握多样教学方法策略,注重观察幼儿,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教研能力显著提升,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幼儿全面发展进步

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产生全方位积极影响。幼儿劳动意识启蒙,认识到劳动价值;独立意识及能力增强,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体验劳动乐趣,培养热爱劳动情感,学会尊重劳动者与成果;乐于助人品质养成,主动帮助同伴。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家园共育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突破,家长重视程度提高,配合幼儿园工作,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鼓励参与家务。幼儿主动承担家务,懂得家庭责任,家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劳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育人价值。它贴近幼儿生活,符合认知学习特点,助力正确价值观启蒙,让幼儿感知劳动乐趣,培养尊重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自理能力,锻炼品质,塑造品德。

休宁县中心幼儿园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但劳动教育是长期系统工程,需不断探索创新。未来应优化途径,丰富内容形式,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完善家园共育机制,持续发挥育人功能,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

[2]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赵蒙成,李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J]. 教育发展研究,2013 (17):77-81.

课题项目: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2023 年度市级课题《“五育并举”视野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有效路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