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农业政策驱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谢力硕

洞口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邵阳 422300

一、农业政策概述

(一)农业政策的内涵与目标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农业及农村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的措施与行动准则,涵盖农业各环节,涉及多方面。其目标包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供应重要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提高生产效率、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加快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全面进步。

(二)农业政策的分类与特点

农业政策按功能分为多种类型。生产支持政策鼓励生产,如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市场调控政策稳定价格、保障供应,包括价格调控、流通管理;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结构调整和升级,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政策具有导向性,引导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具有针对性,解决不同时期突出问题;具有阶段性,随发展形势调整完善,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又能动态适应需求。

(三)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历经变革。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平均主义,促进农业增长。后来,农业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农业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我国农业政策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目标不断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需求。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经济总体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总体规模扩大,随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多元化,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波动,与国民经济整体相比,某些时期较慢,影响其在国家经济中地位提升。且与城市经济差距大,发展质量和效益待提高。

(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比例有变化,但仍不合理,部分地区种植业比重高,养殖、林业、渔业等发展不足。农产品加工业有发展,但规模小、技术低、附加值不高。农村服务业发展快,新兴业态涌现,但规模和水平提升空间大。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低,产业衔接协同不足,产业链短,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障碍。

(三)农村生产要素投入现状

土地要素上,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扩大,但效率不高,流转程序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规模化经营和利用效率。劳动力要素方面,数量下降且素质不齐,年轻劳动力外流致老龄化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就业结构不合理,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不足。资金要素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信贷规模有限、渠道窄,农民和农村企业获资金难,金融机构支持不足,资金投入难满足发展需求。

三、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一)农业政策对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

土地政策影响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利用效率。土地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为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奠基;流转政策完善,鼓励土地向新型主体流转,提高利用效率。

劳动力政策利于劳动力素质提升与就业结构优化。培训政策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供机会与支持,引导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资金政策吸引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与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农村金融政策鼓励信贷支持与创新,贴息、担保降低主体融资成本。

(二)农业政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产业扶持政策培育优势特色与新兴产业。政府通过补贴、优惠等手段,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推动结构从单一向多元、特色转变,实现优化升级。

产业融合政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与农业等结合,如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多元化发展。

(三)农业政策对农村市场环境的影响

市场调控政策稳定农产品市场、保障农民利益、提高竞争力。价格调控调节供求,稳定价格;流通体系建设改善设施,降低成本。

市场开放政策拓展农村市场空间。对外开放鼓励企业交流合作,拓展渠道与资源;贸易政策优化结构,提高国际份额与竞争力。

四、当前农业政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针对性与精准度不足

部分农业政策未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我国地域广,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差异大,但一些政策制定“一刀切”,未差异化设计。同时,政策对不同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考虑不足,未能精准对接,导致实施效果不佳,无法充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政策协同性与连贯性欠缺

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农业政策缺乏有效协调配合。农业农村发展涉及多部门,各部门政策目标和实施过程有时不一致,缺乏协同效应。且政策时间衔接不紧密,实施中出现中断或调整频繁现象,影响政策合力发挥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三)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农业政策在基层执行不到位,部分基层人员对政策理解不深、执行不力,导致实施偏差。同时,执行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和考核机制,难以全面及时监督检查,影响政策惠及农民和政策权威性、公信力。

五、优化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与针对性

加强农村经济调研,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精准化农业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群体需求确保政策公平有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政策科学性与前瞻性,挖掘数据把握趋势规律,预判问题,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征求意见,提高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二)增强政策协同性与连贯性

建立农业政策协调机制,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制定长期稳定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确保政策时间上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制定具体政策要考虑与规划衔接,调整重大政策提前做好宣传解释。

(三)完善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

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提高基层执行人员能力,同时向农民宣传,营造实施氛围。建立严格监督考核体系,明确监督内容与方式,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建立反馈机制,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人员严肃问责,确保政策落地。

六、结语

未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研究的深入,农业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成为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农业政策在应对新挑战、新机遇时的调整与优化,如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另一方面,本研究在数据获取和案例分析深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可通过加强实地调研、拓展数据来源等方式,深入分析不同地区农业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申红亮. 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 34 (20): 41-44.

[2] 肖培春 . 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J]. 南方农机 , 2020, 51 (22): 89-90.

[3] 季珊珊 , 李海峰 , 何庆 . 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9, (06): 18+40 .

[4] 陈德芬. 农业政策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7 (13): 209-210.

[5] 何权威 . 论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J]. 农家顾问 ,2015, (02): 23.

作者简介:谢力硕(1991.04)男,汉族,湖南省,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补贴发放、三资清查、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