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为本理念引领下的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复习主线建构
卢润华 樊明莲 李晓木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843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输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高中政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以学生能将知识输出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构建大单元复习主线,结合输出为本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提升综合素养,以应对高考的要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关于高中政治大单元复习主线的
(一)大单元概念的界定
崔允漷教授指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等同于一个微课程。对于高中政治而言,大单元就是能涵盖一个教学模块的基本单元,其立
足“大”的视角,将繁杂的教学内容化零为整,构建起有效的知识网络体系。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构建大单元复习主线至关重要,它如同一条红线,能将整本教材的内容串联起来。大单元复习的核心,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解构与整合,形成能提炼教材整体内容的知识体系,这是基于深度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思维具体化总结,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高考通过有效的情景设计,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推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大单元复习模式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维,增强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现实意义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大单元复习主线的重要性
1. 知识整合与体系构建:高中政治知识繁多且零散,如必修一涉及众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理论和历史事件等。大单元复习主线能够将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不再孤立地看待知识点,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体系。例如,通过“回看走过的路”,可以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等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在输出为本理念下,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整合结果,而是要主动参与到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总结中。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回看走过的路”中涉及的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节点等内容进行梳理呈现,通过这种输出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其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更加牢固。
2. 素养培养与能力提升:大单元复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在“比较别人的路”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政治认同;在分析不同道路选择的原因和影响时,又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基于输出为本理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就“中国为何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
3. 应对高考与教学优化: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大单元复习主线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综合性试题,提高 通过构建大单元复习主线,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高 加符合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输出为本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收 主义》相关的综合性试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在解答过程中, 所运用的知识点,通过这种输出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输出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内涵与价值
(一)输出为本理念的内涵
输出为本理念倡导以学生能将知识输出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为根本目的。它认为输出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输入则是为输出服务的手段。 ,教师要以输出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各种输出 写作、项目实践等,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运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 模拟两会提案”的活动,让学生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解,提出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提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输出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设计。
输出为本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
1.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输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输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理解知识,积极思考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远眺前行的路”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前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宣传海报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海报制作这一输出任务,会主动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2. 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政治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层面,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 境下的输出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从而提 己的路”时,教师可以引入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如乡村振兴战略, 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等角度,分析 实施路径,通过这样的输出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输出活动涵盖了多种形式,如口头表达、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等,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别人的路”的研究报告时,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收集、观点整合、报告撰写以及汇报展示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有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单元复习主线建构的探究
(一)教材内容与内在逻辑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四课内容组成,分别是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内在逻辑主线可概括为“看路、选路、走路”,结合教材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和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可将大单元复习核心概念提炼为“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坚定自己的路”,这一核心概念贯穿整本书的复习过程,且与高中政治其他内容紧密相连,成为高三一轮大单元复习的总纲领。
(二)“回看走过的路”深度解析
“回看走过的路”对应第一课内容,主要阐述了人类社会在基本矛盾推动下的一般演进进程,即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符合社会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演进的统一性。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始阶段,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生产关系呈现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特点。
在输出为本理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手抄报,要求学生详细介绍各个社会形态的特点、更替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事件,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自己的解读。通过制作手抄报这一输出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回看走过的路”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同时锻炼了自己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图文表达能力。
(三)“比较别人的路”深度解析
“比较别人的路”对应第二课内容,以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逻辑为起点。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努力,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基于输出为本理念,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历史发展道路选择”的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中国近代探索复兴之路的事件或与中国发展道路形成对比的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演讲内容要包括事件或案例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启示。通过这样的演讲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还能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远眺前行的路”深度解析
“远眺前行的路”对应第三课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输出为本理念指引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主题为“改革开放对家乡的影响”。学生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改革开放在家乡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调查中,通过对家乡变化的研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五)“坚定自己的路”深度解析
“坚定自己的路”对应第四课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据输出为本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的活动。学生要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高中政治大单元复习主线建构的实施
(一)熟读教材与课程标准
师生要熟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和《普通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教材目录、单元引言、课题引言、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内容了如指掌,清楚每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对每节课、每个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性概括,并用核心大概念提炼单元内容。例如,在复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一课时,要明确课程标准中关于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意义等要求,通过“回看走过的路”这一核心概念,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等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同时,要结合高考真题,了解高考的考试基本点和考试模式。必修一高考常考点集中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经典著作和党中央时事政策来考查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以及政治认同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以及政治认同。
(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师生要对每节课程内容和单元内容自主构建独立的知识网络体系,并能完整叙述相关内容,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概念。教师要在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做好知识体系构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改革开放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历程、主要内容,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呈现在知识网络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拓展,分析改革 响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角色的转变等;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重点帮助他们理解基础知识,如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等。
(三)形成大单元复习主线
在熟读教材、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形成大单元复习主线,统领整本教材的一轮复习。以“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坚定自己的路”为主线,将四课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材内容和内在逻辑。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单元复习主线。例如,在讲解“比较别人的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道路选择,分析其原因和结果,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中国高铁的发展、脱贫攻坚的胜利等,说明中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总之,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三一轮大单元复习主线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提升能力和素养,为高考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异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1-15。
[2] 任海滨 .《普通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 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4-6。
[3] 任海滨 .《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M]. 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 年:1-10。
【作者简介】卢润华:男,汉族,1991 年 7 月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2013 年 7 月至今在工作,担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目前担任阿克苏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组长,政治组备课组长,是阿克苏市“浪潮”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成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张清娟名师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