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办医药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孙玉锋 苏丹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一、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1.1 校企合作的定义与特点
校企合作属于教育与产业界深度结合的一种模式,目的在于借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育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民办医药高职院校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变得极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给学生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缩小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距离。以教育部公布的数字为例,2019 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1.2% ,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毕业生就业率常常会更高,达 95% 以上。企业能参与到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创建以及学生实习就业等环节当中,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同企业需求相契合,校企合作有益于推动学校教育内容的更新,使得教育内容愈加符合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向。
1.2 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对比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校企合作模式成为教育与产业融合,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如美国“合作教育”、德国“双元制”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能获取实际工作经验,企业也可借此培养和挑选未来员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践学习”项目,学生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自身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企业也得到创新方案。国内校企合作模式起步稍晚,但发展较快,政府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推动,许多高职院校开始探寻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于医药行业的功能与影响
医药行业当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不可轻视,科技飞速发展,市场需求不停改变,医药行业碰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机会。《中国医药行业报告》显示,医药行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投入的百分比一直增长,这就显示出,创新成了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推动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十分关键。校企合作模式下,把理论教学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就能切实改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某所民办医药高职院校跟当地有名的药企联手,一同创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直接参加到企业的研发项目里,得到宝贵的实战经验。
2.2 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民办医药高职院校里,校企合作模式给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生长的土地,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明显的影响。《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当下医药行业对于具备创新能力并拥有创业精神的人才需求正在增多,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行业的前沿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在就业市场中显得更为突出。某所民办医药高职院校同当地一家著名药企展开合作,二者联手创建了“医药革新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当中既学到最新的医药知识,又参加到实际的药物研发项目之中,这样的实践经历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经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学会怎样把理论知识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这正是企业所要的“新组合”。
三、校企合作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民办医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构建高效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按照 Schumpeter 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教育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所以民办医药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依靠校企合作把医药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市场的需求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比如可以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创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BenjaminBloom 把教育目标分成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级,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包含这些层级,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通过和企业展开密切的合作,学生就能得到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进而优化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2 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民办医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和方法要兼顾校企双方的资源与优势,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架构。第一采用项目推动的方法,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变成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创新,如跟医药企业合作开发新药研发项目,这样学生就能学到医药知识,也能学到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的技能。第二采用双导师制度,就是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一起指导学生,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间找到平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 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仅占总人数的3.2%,而本科院校的创业率为 5.4% ,可见民办医药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民办医药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导师,利用企业导师的经验,使指导更接近市场。
四、挑战与对策
4.1 校企合作模式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民办医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由于合作双方在目标与利益上的不相符合使得合作难以推进,像企业看重的往往是短期内的经济利益以及技术类人才的培育,而学校重视的方向则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还有将来长久的创新实力锻炼等。其次就是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平均的情况,企业受制于资源限制不能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练岗位或实践机会给到每个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师资状况也同样处于一种不够丰富的状态里面。再者就是教育体系和企业文化有所不同的问题,教育体制僵化和企业文化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彼此在交流和协作方面产生障碍,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塑造更为灵活的教育体系以及企业文化融合机制。最后一点就是校企合作模式能否长久维持下去,因为市场环境总是处于变动当中,企业也许会遭遇重组,合并甚至倒闭等情况,这就会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稳定程度,所以学校应当同许多企业创建合作关系,构筑起校企合作网络,从而分散风险并且保证合作能够持续下去。
4.2 应对策略与建议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遇到了很多难题,如资源分配不均、合作机制不完善、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强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和建议非常关键。要形成牢固的校企合作平台,利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结合,保证资源得到恰当的分配,可以参考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把理论学习和企业实习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完善合作机制,清楚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保证合作的长久性和稳定性。采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时对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成效评价,以数据和案例分析为根基,持续改良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志杰, 徐秀慧.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2(2):73-76.
[2] 周琳 .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创新医药人才培养的研究 [J]. 新一代(理论版),2022(24):206-207+213.
作者简介:孙玉锋(1994-)男,中药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中药学,邮箱 :738294468@qq.com。项目来源: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基于民办医药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2023ZCY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