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川渝地区重大项目投资估算共性指标库构建与应用路径研究

作者

程潇滢

重庆泓展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00

引言

在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川渝两地重大项目投资活动日益频繁,对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两地投资估算工作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碎片化、过度依赖经验判断等现实困境,导致项目估算精度不足、评审尺度差异明显、跨区域协调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川渝地区协同发展需求,依托多年项目审批与评估的实践经验,开展重大项目投资估算共性指标库构建与应用路径研究,旨在通过建立统一、权威、动态的指标参考体系,为提升区域投资项目决策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一、研究缘起与创新价值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对投资决策科学化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川渝两地投资估算工作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散、过度依赖经验等困境,导致估算精度不足、评审差异明显和跨区域协调成本高企,亟需构建统一的投资估算指标库。

现有研究缺乏针对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指标库构建探索。本研究立足川渝特色,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托多年审批评估经验,重点开展跨行政区指标库系统研究,着力构建方法论体系而非单纯数据采集。

研究成果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既丰富区域性投资管理理论,又为两地提供实用建库方案。创新点在于突出川渝协同特色、创新数据共享机制、探索深度应用生态,直接提升项目投资决策效率与质量。

二、川渝地区投资估算现状与构建可行性分析

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川渝两地投资估算存在明显差异。以 2023 年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和重庆市工程造价信息网发布的数据为例,成都地区 C30混凝土信息价约为 550 元 / 立方米,而重庆主城区同期价格约为 510 元 / 立方米。在人工单价方面,四川一类工日单价为 120 元,重庆则达到 130 元。这些基础价格的差异直接导致同类项目的估算造价产生 5% 至 10% 的偏差。特别是在地形调整系数上,四川盆地地区与渝东南山区的调整系数差异最高可达 20% ,这使得跨区域项目投资测算缺乏统一基准。

当前投资估算工作面临四个突出难题。一是数据碎片化严重,各级审批部门、咨询机构和专家个人手中散落着大量历史项目数据,但缺乏有效整合。二是过度依赖经验判断,我在评审中发现,不同专家对同类项目的估算差异有时超过 15% 。三是数据更新滞后,建材价格月度波动难以实时体现。四是区域协同困难,如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需要反复协调两地标准,增加了前期工作成本。

构建共性指标库具备充分可行性。政策层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统一市场体系。数据基础方面,仅 2022 年川渝两地发改委共批复重大项目超 500 个,总投资额达 3 万亿元,这些经审批的数据经过脱敏处理后即可形成核心数据源。技术条件完全成熟,现有云计算平台能够满足大数据处理需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确保指标库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三、共性指标库系统构建方案

指标库构建遵循权威实用和协同动态的基本原则,旨在建成一个分类科学且更新及时的共享平台。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川渝两地现行定额标准,将项目分为交通水利市政等六大行业领域。每个领域进一步细化,如交通类区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项目类型,最后落实到单位投资指标层面。特别考虑了地域差异因素,针对成都平原与渝东北山区等不同地貌单元设置成本调整系数,确保指标的适用性。

数据来源以川渝两地发改委近年来批复的重大项目数据为核心,这些经过审批的数据具有天然权威性。例如可从四川省发改委官网公开的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和重庆市发改委批复文件中提取基础数据。辅助来源包括两地住建部门定期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和统计年鉴。数据处理采用抽取清洗归一化三步法,重点是通过专家权重法将两地定额差异转化为统一综合指标,这项创新有效解决了区域标准融合难题。

建立双轨制更新机制,每季度定期更新并结合价格波动触发紧急修订。建议由川渝两地发改委联合成立管理机构,构建咨询单位申报专家审核管理中心发布的闭环流程。这种设计既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又确保了专业性和权威性,使指标库真正成为区域项目投资的基准参考。

四、指标库的应用路径与实施机制

该指标库将在三个层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决策部门在项目规划阶段可快速匡算投资额度,比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库时进行多方案比选。评审专家在评估项目时有了权威参考依据,能够显著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咨询机构在编制可研报告时,可以直接调用指标数据进行初始估算,避免重复劳动和人为误差。这种多层次应用体系将彻底改变当前依赖个人经验的做法。

实施路径采用循序渐进的三步走策略。首先选择市政和交通两个领域开展试点,利用近几年川渝两地批复的建设项目数据构建示范库。经过半年试运行和专家论证后,进入第二阶段优化扩展,逐步覆盖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最后在两地发改委共同推动下全面推广,通过四川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向合格机构开放。

建立分级授权与协同共享机制至关重要。核心数据仅向政府部门和评审专家开放,通用指标向备案咨询机构提供查询服务。最终目标是集成到川渝重大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与项目审批流程的有机衔接。这种设计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又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五、结论建议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证实构建川渝地区投资估算共性指标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可行性。通过系统分析两地现行估算模式的差异与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以政府已批复项目数据为核心来源,建立四级分类架构,并采用专家权重法实现区域标准归一化处理。该体系能有效解决当前估算工作中存在的数据碎片化、过度依赖经验等突出问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川渝两地发改委联合印发管理办法,成立专门工作组统筹推进,明确各单位数据报送责任。评审专家可在项目评估时运用指标库进行快速比对,对偏离度较大的项目启动专项复核。咨询机构应将指标库作为估算编制参考依据,并定期报送项目实际成本数据用于库体更新,形成数据闭环管理机制。

本研究侧重于框架设计,具体指标值的充实完善需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未来可探索与 BIM 技术结合实现工程量自动提取,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指标动态修正。该构建模式也可推广至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全国投资估算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随着数据积累丰富,该指标库有望发展成为区域性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Z].2021.

[2]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建设部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 第三版 )[M].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3]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S].2020.

[4]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重庆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S].2018.

[5]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6] 严玲 , 尹贻林 . 基于过程控制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估算偏差研究 [J].土木工程学报 ,2013,46(02):139-148.